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

作品数:2 被引量:83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地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向网络
  • 1篇中国县域
  • 1篇社会空间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社会网络理论
  • 1篇探测器
  • 1篇网络
  • 1篇县域
  • 1篇粮食产量
  • 1篇集镇
  • 1篇村镇
  • 1篇村镇空间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刘艳芳
  • 2篇孔雪松
  • 2篇王凤
  • 1篇陈奕云
  • 1篇田雅丝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变化被引量:59
2018年
基于2000—2014年中国县域粮食产量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近15年来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演变、分异特征及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5年来全国粮食生产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3年出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现象,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43%;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地形分异规律,九大农区中粮食产量比重较高的农区分别为黄淮海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东北农业区。(2)全国粮食高产县数量增加,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偏移;粮食生产分布格局仍符合胡焕庸线分布特征,但西北部粮食高产区范围有所扩大。全国粮食增产和减产区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且集聚状态不断加强,高高集聚区逐渐向东北农业区偏移,低低集聚区逐渐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偏移,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工更加清晰。(3)2000—2014年,影响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量分布的主要因素由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转变为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空间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王凤刘艳芳孔雪松陈奕云潘佳威
关键词: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县域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被引量:24
2016年
村层次的社会空间联系反映了农村聚落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农村综合质量测度的改进重力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构建农村社会空间联系模拟网络,并验证其在村层次的适用性;同时借助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李集镇实际空间联系网络,评价网络总体特征及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重力模型构建的模拟网络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村与村之间的空间联系,模拟网有缩小现实生活中村与村之间发展差距的效果。2模拟网络对道路的依赖性强,网络中节点联系以道路驱动为主,而实体网络中节点联系以社会经济活动驱动为主。3李集镇农村社会空间联系网络密度较小,网络整体紧密度较低,核心边缘结构表现出"中部高,西部低,东部缺联"的联系格局;整个镇包含4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系不强,子群之间联系更弱,"极核心村"对子群之间的联系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村层次社会空间联系的网络特征,能够为村镇建设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王凤刘艳芳孔雪松傅征博田雅丝
关键词:村镇空间社会网络分析有向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