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栋梁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寺院
  • 2篇唐代
  • 2篇文人
  • 1篇代文
  • 1篇动因
  • 1篇学史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影响
  • 1篇咏史
  • 1篇月夜
  • 1篇张若虚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动因
  • 1篇诗歌
  • 1篇诗歌创作
  • 1篇士人
  • 1篇述论
  • 1篇寺院经济
  • 1篇唐代士人
  • 1篇唐代文人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王栋梁
  • 2篇纪倩倩
  • 1篇王刚

传媒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5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寺院与唐人诗歌创作关系研究-以盛中唐(721-835)为中心
王栋梁
关键词:寺院诗歌艺术影响
论唐代士僧交游的政治动因
2009年
唐代士人与僧人交游频繁、关系密切,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关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界已有探讨,然而士僧交游背后的政治动因尚少有论及。论文从"僧借士而扬名"和"士借僧以自梯"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唐代的相关政治背景指出:唐代僧人可通过结交士人而扬名,进而获得崇佛皇室的青睐,得赐紫衣、出入禁闼、显赫一时;僧人有能力介入士人的应举和入仕过程,士人复可通过与名僧的交往来获取政治上的援引,"借以自梯"。唐代的士、僧两个群体如此这般地形成了一个政治利益链,互相提携,密不可分。这一政治动机深刻地影响着士僧交游中僧人对于士人的选择和士人对于僧人的选择。
王栋梁纪倩倩
关键词:唐代士人交游政治动因
唐代文人寄居寺院习尚补说被引量:7
2009年
唐代文人多有寄居佛教寺院的经历,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社会习尚。文人或短期寄宿、以寺院为逆旅,或长期寄居、以寺院为习业之所,这一社会现象十分引人瞩目,已有学者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仍可进一步补充。本文认为:寺院在佛教福田观念影响下衍生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停客职能,是文人寄居寺院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唐代寺院的停客功能自唐初到唐末不断强化,可容留文人短期寄宿或长期栖居,并出现寺读这一功能上的变型。文人寄居现象也随之由少到多、终至成为普遍习尚。另外,受唐代寺院经济嬗变的影响,这一停客功能的公益性渐趋消泯,文人寄居出现了从免费到税居的变化。
王栋梁
关键词:寺院经济公益
《春江花月夜》文学史价值新探——接受史视野下的阐释被引量:11
2009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历史功绩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评价,本文一反常调,指出:《春江花月夜》的千年沉寂反映着该诗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该诗在它诞生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受到认可,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在评价该诗历史价值时,应当坚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分别评判的二维原则,才能客观的认识到张若虚的历史地位。此外,文中还对《春江花月夜》长期湮没不闻提出了新的解释:《春江花月夜》很可能长期未被当作是一个文学整体来接受。
王栋梁王刚
关键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接受史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
“咏史”界说述论
2009年
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诗与史的结合,年代既久远,方式也不一,呈现出咏史、怀古、咏怀和史诗等形态各异的名目。通览古今"咏史"界定诸说可以发现,古人的界定大多针对具体作品对"咏史"或"怀古"进行简单释义,今之研究者均以"歌咏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咏史之最本质特征,咏史和怀古二者之间难以明辨。考察咏史诗在历史上的客观存在状态和诗人的创作实践,重新审视咏史之"史"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之后,以"历史信息载体"为触媒的众多诗歌便汇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咏史这一重要诗歌类型。
纪倩倩王栋梁
关键词:咏史怀古辨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