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隆洋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
  • 1篇生物发酵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生物技术生产
  • 1篇天冬氨酸激酶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发酵
  • 1篇酶法生产
  • 1篇酶解
  • 1篇酶学
  • 1篇酶学性质
  • 1篇甲硫氨酸
  • 1篇氨酸
  • 1篇棒杆菌
  • 1篇北京棒杆菌

机构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闵伟红
  • 2篇王隆洋
  • 1篇詹冬玲
  • 1篇朱运明
  • 1篇王晓飞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甲硫氨酸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现行的化学合成甲硫氨酸产物为外消旋混合物,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与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相比,不具备可持续性。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可分为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科研人员一直尝试阐明甲硫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并进行高产菌株的选育,但由于其合成途径复杂,尚未获得适用于工业生产的菌株。对于现有菌株,深入研究甲硫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扩大甲硫氨酸向胞外的输出量、对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都是有效提高甲硫氨酸产量的途径。酶法生产甲硫氨酸可分为异构体拆分和化合物酶解,其中利用微生物酶实现D型向L型的转化更有助于增加L-甲硫氨酸得率;最新的化合物酶解法结合了基因工程及酶的固定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也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甲硫氨酸生产近况,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发酵法、酶法及二者相结合生产甲硫氨酸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甲硫氨酸的发酵生产特点,提出变构抑制的解除、复合硫源的应用及关键酶的稳定性三方面的问题及建议。鼓励将酶法与发酵法相结合,并提倡通过酶解植物蛋白获得甲硫氨酸的研究,以实现低成本、低污染、高产量、高纯度的甲硫氨酸生产。
王隆洋闵伟红
关键词:甲硫氨酸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酶法生产
北京棒杆菌天冬氨酸激酶G377定点突变及酶学性质表征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饱和定点突变和高通量筛选技术,对北京棒杆菌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AK Gly377位点进行突变,并筛选获得高活力突变体G377F,分离纯化后对G377F AK酶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突变体AK最适pH值为9.0,较突变前野生型(wide type,WT)最适pH值为8.5有所提高;最适反应温度与WT一致,均为25℃;半衰期由WT的2.6 h提高到5.3 h;pH耐受性在5 h内保持其活力50%以上,与WT 3 h内酶活力保持能力相同。G377F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其中,Lys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解除,当Lys和Met同时存在时对AK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动力学研究显示:G377F AK Vmax较WT提高9.3倍;n值为1.0明显低于WT的2.7,说明AK正协同性降低,趋向于米氏酶。
朱运明王晓飞闵伟红詹冬玲王隆洋
关键词:北京棒杆菌天冬氨酸激酶定点突变酶学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