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一凡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理群体
  • 1篇野生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海洋生态
  • 1篇分子标记
  • 1篇AFLP
  • 1篇AFLP分析
  • 1篇AFLP分子
  • 1篇AFLP分子...
  • 1篇ITS
  • 1篇ITS序列
  • 1篇不同地理群体
  • 1篇RDNA

机构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2篇浙江省近岸水...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蔡一凡
  • 2篇张鹏
  • 2篇王铁杆
  • 2篇谢起浪
  • 2篇陈少波
  • 1篇王宁
  • 1篇钟晨辉

传媒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5.8S rDNA-ITS序列的我国浙江沿海铜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调查我国浙江沿海铜藻(Sargassum horneri)群体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南麂岛火焜岙、洞头岛、枸杞岛的野生群体和南麂岛马祖岙养殖群体的铜藻44个样品的5.8S rDNA-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获得DNA片段长度为1485 bp,包括部分ITS1、完整的5.8S rDNA和部分ITS2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仅有1个变异位点,说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较低。另外,将包含这一变异位点的基因型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另外2株铜藻的5.8S rDNA-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共有31个变异位点,其中插入/缺失位点10个。因此,建议加快人工铜藻场的建设以及野生铜藻场的恢复,保持铜藻场的生态平衡。
蔡一凡张鹏王铁杆陈少波谢起浪
浙江沿海不同地理群体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AFLP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铜藻(Sargassum horneri)是浙江沿海重要的褐藻之一,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对铜藻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可以为其资源保护、人工繁育以及海洋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6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20对扩增效果好、带型清晰、条带分布均匀的引物,并用这20对引物对浙江4个铜藻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0个铜藻个体中共检测到有效结合位点407个,其中多态性结合位点270个;铜藻4个群体整体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66.34%,4个群体各自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0.49%~46.54%之间,均值为36.09%。4个铜藻群体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7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4 1,4个铜藻群体的总遗传变异(Ht)和群体内遗传变异(Hs)分别为0.314 2和0.256 9,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2 3,即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23%,即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81.77%,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4个铜藻群体间的基因流动系数(Nm)为1.121 4,表明浙江沿海铜藻群体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
张鹏蔡一凡王铁杆钟晨辉谢起浪陈少波王宁
关键词:AFLP
浙江沿海铜藻遗传多样性研究
目的:   铜藻[Sargassum horneri(Turner)C.Agardh]为北太平洋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其生长速度快,形成的铜藻场为多种门类的海洋动物提供了避敌、索饵、产卵的场所,被称为“生态型渔礁”,具有...
蔡一凡
关键词:海洋生态AFLP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