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培超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静宜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清代文、史知识之分合--以章实斋《与甄秀才论文选义例书》为探讨中心
- 2016年
- 清代学术的发展不仅呈现多元、转型与裂变,也居"宋明理学"与"现代学术"间的关键地位。本文透过章学诚与甄松年二人的书信往返,探讨彼此以《昭明文选》为核心,爭论文学与史学知识类别间的分合关系。如此的议题,其背后呈显的是清儒欲釐清各知识间彼此的关系与畛域。从另个角度看,《文选》的性质,也不仅是文学的诗文总集,亦隐含文学与史学兼容的性质于其中。
- 邱培超
- 关键词:昭明文选文史知识
- 博学于文——刘宝楠《论语正义》论礼及习礼
- 2015年
- 一、礼的定义与创制何谓礼?在《论语》之中没有清楚说明礼的内涵,仅提出礼对于治国、修身的重要性,以及礼对于诸德的作用1。然而,对宋明儒者言,礼似乎就不那么单纯,例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对礼的定义就十分特别,而言:'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
- 邱培超
- 关键词:人事天理
- 文质彬彬——刘宝楠《论语正义》论礼于历史发展中的因革损益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礼在《论语》中的重要性,仅次于仁。礼是践仁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与规范。刘宝楠疏解《论语》时,谨守着原则——'中庸',亦即'文质彬彬'。刘宝楠强调个人修身须朝文质彬彬的方向、原则外,也提出礼于历史发展的损益,以此为宗,并主张君子治民亦以此为原则。故吾人可了解,'文质彬彬'不仅是刘宝楠疏解《论语》时的要则,也将礼置于经世致用的方向思考与诠释。
- 邱培超
- 关键词: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质彬彬中庸
- 焦循的文学论述及其学术史意义探析
- 2018年
- 宋、明道学传统下的文学论述以"文以载道"为主轴,"六经皆文"的主张则将道学、经学与文学紧紧绑束,使文学失去其独立地位。焦循于此传统下却主张知识各还其体,各代还其各代,分开独立视之。因此,焦循沿袭《汉志》以"诗赋"命名文学之作,且厘清"集部"之内涵,而不与辞章诗赋等文学之作混淆。如是的理念具体落实于晚年所亲自编纂的《易余籥录》,亦展现清儒实事求是的学术理念。另一方面,在诗赋辞章之学的知识体系中,焦循勾勒出一条从《楚辞》经汉赋、魏晋五言诗、唐代近体诗、宋词、元曲到明清时文的韵文源流,并宣明"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主张。如是的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建构文学史的潜流之音。
- 邱培超
- 关键词:焦循知识转型
- 自“文以载道”至“性灵文学”——林语堂文学论述的学术史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林语堂身处清末民初学术转型最为剧烈的时代,面对传统学术中"文以载道"的要求,他却背道而驰,深受周作人等影响,而大力提倡性灵、抒情文学,强调文学应是抒发个人情性的纯文学作品为上。因此,林语堂早期推崇晚明公安、竟陵派的文学主张与作品外,亦自清代学术中寻觅学术资源,进而推举金圣叹、袁枚等人的文学论述。另一方面,林语堂于后期写作生涯中,便强力批判传统文学受到道统观念的影响,进而失去文学自身活泼的多元、抒情与独立性。职是之故,林语堂于后期生命中,大加推举清代学术中的大将——戴震,并致力描绘、新诠孔子近于人情的面貌,其背后核心理念,正是欲打破历代道统的束缚,恢复孔子、文学本应有的原貌。综观林语堂的写作生涯,若自学术史的视域观之,恰为从倡议性灵文学,到打破道统,解放文学,恢复文学独立地位的历程。
- 邱培超
- 关键词:文以载道性灵文学公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