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娜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叶表皮
  • 3篇植物
  • 3篇植物叶
  • 3篇蜡质
  • 2篇正烷烃
  • 2篇烷烃
  • 2篇晶体形态
  • 1篇养分
  • 1篇野生草本
  • 1篇早熟
  • 1篇早熟禾
  • 1篇生草
  • 1篇生长环境
  • 1篇石漠化
  • 1篇适应性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蓼科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郭娜
  • 5篇郭彦军
  • 2篇刘明秀
  • 2篇李智燕
  • 2篇孙正圆
  • 1篇史东梅
  • 1篇倪郁
  • 1篇黄先智
  • 1篇张震

传媒

  • 2篇草业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长环境对地瓜藤叶表皮烷烃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在重庆市缙云山、金佛山、歌乐山按不同海拔采集地瓜藤(Ficus tikoua)叶片,经氯仿浸提后采用柱层析技术分离正烷烃,并采用色谱技术分析其组分及含量,旨在分析地瓜藤叶表皮蜡质及其组成对生长环境的响应,为合理利用地被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瓜藤叶表皮蜡质中主要正烷烃为C18~C33,优势峰为C31和C29,不因环境差异而发生改变;短链烷烃相对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长链奇数烷烃的相对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均温与碳优势指数、总平均碳链长度及中长链烷烃相对含量nC25 33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中链烷烃相对含量nC21-24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地瓜藤样品可分为2类:采自海拔低于550 m的缙云山低海拔、歌乐山低海拔和歌乐山高海拔的地瓜藤聚为一类;采自海拔高于770 m的缙云山高海拔、金佛山低海拔和金佛山高海拔的地瓜藤聚为一类.说明地瓜藤可通过调节叶表皮蜡质正烷烃的合成,适应不同海拔生长环境.
和玉吉郭娜高建花张震刘明秀郭彦军
关键词:正烷烃生长环境
草地早熟禾叶表皮蜡质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
2018年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植物与空气接触部位的一层疏水性保护屏障,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草地早熟禾在寒温带、温带地区均有分布,但是关于自然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叶表皮蜡质特征及其对复杂环境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在青藏高原东缘两座高山分别设置了5个海拔梯度,即2600,3000,3400,3800和4200m。在不同海拔采集草地早熟禾叶片,分析其表皮蜡质的化学组分及含量,研究植物与土壤烷烃的链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叶表皮蜡质主要由初级醇组成,其次是烷烃和酯类,并含有少量脂肪酸和三萜类化合物;早熟禾表皮蜡质在海拔4200m时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海拔;海拔变化与草地早熟禾总蜡质含量及蜡质各组分含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随着海拔的降低,初级醇比例减少,烷烃比例增加。综合分析认为,草地早熟禾通过改变其叶表皮蜡质的沉积及蜡质组分,可以更好地适应高山环境。
姚露花倪郁郭娜和玉吉高建花郭彦军
关键词:海拔草地早熟禾
蓼科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晶体形态及其正烷烃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蓼科(Polygonaceae)4属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正烷烃的含量和相对含量,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叶表皮的蜡质晶体形态,旨在为植物化学分类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合理开发利用蓼科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蓼科植物叶表皮蜡质中正烷烃的含量和相对含量均存在种间差异,且奇数烷烃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偶数烷烃,其中C29和C31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C33,碳链<C27和>C33的烷烃的相对含量较低.长链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s)在1.1~7.1之间,短链烷烃CPIs在0.6~3.1之间.植物叶表均覆盖一层蜡质薄膜,弥漫性分布于叶表.蜡质薄膜之上散布蜡质晶体,其中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头花蓼(P.capitatum)、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和火炭母(P.chinense)的蜡质晶体主要呈颗粒状,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um)呈杆状,水蓼(P.hydropiper)和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呈片状.蓼科4属7种植物经聚类后可分为2大类:I类仅包括以C19和C21为主要烷烃的丛枝蓼,Ⅱ类包括以C29,C31或C33为主要烷烃的其他6种植物.
郭娜高建花刘明秀孙正圆李智燕郭彦军
关键词:蓼科
石漠化区地埂桑根系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在重庆黔江石漠化区,选择飞播天然林为对照,以不同管理措施的地埂桑梯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埂桑根系在田面的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水平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客观评价3种梯田管理措施对地埂植物根系分布的影响,并揭示地埂桑的水土保持效应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地埂桑田土壤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根系质量都显著低于天然林,但天然林土壤根系总长度显著低于清草地.清草地根系表面积和总长度显著高于农耕地和自然生草地;清草地土壤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根系重量离标准株距离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地埂桑田的土壤全磷、全钾、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天然林,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林.整体上,离标准株的距离对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3种管理措施中,清草地相对能较好的促进桑树根系合理分布,有利于发挥地埂桑的水土保持效应.
高建花郭娜孙正圆李智燕史东梅黄先智郭彦军
关键词:根系分布土壤养分石漠化水土保持
高寒草甸植物叶表皮蜡质的适应性研究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植物表皮细胞外的复杂有机混合物,主要由亲脂性化合物组成,包括超长链脂肪酸、烷烃、一级醇、次级醇、脂肪醛、酮类和酯类物质等,一般呈绿灰色和灰白色霜状。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非气孔的蒸腾作用,控制叶片温度,保...
郭娜
关键词:高寒草甸晶体形态环境因子
重庆地区野生草本植物叶表皮蜡质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5
2016年
本研究以重庆地区四季或三季均有分布的9种野生草本植物为对象,分析了叶表皮蜡质化学组分及含量、正构烷烃、正构脂肪酸和初级醇的分布特征及其平均碳链长度和碳优势指数,探讨了季节变化与叶表皮蜡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叶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如蜡质总量最高的苦苣菜,四季平均18.42μg/cm2,而最低的马兰平均只有0.83μg/cm2。苦苣菜、葎草和灰绿藜以脂肪酸和初级醇为主要蜡质组分,其余植物均以烷烃为主要组分。多数植物叶表皮蜡质含量从春季至秋季,整体出现先减小,到冬季增大的趋势,且在夏季蜡质总含量相对其他季节最低。除葎草在冬季、灰绿藜在春季以C27、C29和C31为优势峰外,其余植物在不同季节均以C29、C31和C33为优势峰,且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多数植物正构烷烃总碳优势指数呈现从春季至秋季先下降,冬季再增大的趋势;而正构脂肪酸和初级醇平均碳链长度,多数植物夏季大于冬季。综合分析认为,草本植物通过调节叶表皮蜡质的沉积、改变主要蜡质组分的平均碳链长度及奇/偶碳的相对含量,提高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高建花和玉吉郭娜郭彦军
关键词:草本植物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