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发病
  • 3篇发病率
  • 2篇诊病
  • 2篇确诊
  • 2篇确诊病例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密切接触者
  • 2篇接触者
  • 2篇结核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症状
  • 1篇腮腺炎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气象因素
  • 1篇染病

机构

  • 9篇合肥市疾病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丽丽
  • 8篇尤恩情
  • 4篇刘旭祥
  • 3篇吴金菊
  • 3篇赵科伕
  • 3篇张磊
  • 2篇王茜
  • 2篇黄芬
  • 2篇张洁莹
  • 1篇王莉丽
  • 1篇刘振武
  • 1篇陈伟
  • 1篇张家祥
  • 1篇曹红

传媒

  • 3篇安徽预防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合肥市妇幼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合肥市妇幼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妇幼等特殊人群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学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3月6日合肥市妇幼人群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观察期间,合肥市妇幼人群共发生新冠病毒感染者112例,其中确诊病例84例,无症状感染者28例。66.7%的妇幼人群新冠肺炎感染者为本地传播,发病与诊断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6.5 d,年龄以30~59岁为主(占62.5%),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占22.3%);84例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病例数占81.0%,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严重程度更重(χ^(2)趋势=5.252,P=0.034)。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总体续发感染率为8.16%,无症状感染者续发感染率为1.79%,确诊病例的续发感染率高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05,P<0.001);密切接触者中发现的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大多为亲属关系。结论合肥市妇幼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本地传播为主,密切接触者中家庭成员感染风险较高,做好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控制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刘旭祥孙瑜赵科伕陈丽丽张磊尤恩情王文靖
关键词: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2013—2022年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为制定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周发病数,从合肥市气象局收集同期的气象数据,对二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 4.3.0软件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探讨气象因素和肺结核周病例数之间的暴露—滞后效应。结果: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患者共报告发病41366例,报告发病率从2013年的63.2/10万(4742/7506266)下降至2022年的31.4/10万(2960/9424437),呈波动下降趋势(χ_(线性)^(2)=1622.439,P<0.001)。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分别呈现为“M”型、倒“N”型和近似“Z”型分布。气温在4.7℃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2.261,95%CI:1.422~3.594),低温(P5=2.4℃)在滞后16周情况下肺结核发病风险最大;相对湿度在46.1%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8.666,95%CI:5.452~13.773),低相对湿度(P_(1)=54.7%)在滞后0周时RR值最大,为1.073(95%CI:1.047~1.100),高相对湿度(P_(99)=93.0%)在滞后0~15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风速在1.2m/s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1.563,95%CI:1.203~2.031),低风速(P_(1)=1.2m/s)在滞后16周时RR值最大,为1.042(95%CI:1.011~1.073),高风速(P_(99)=3.5m/s)在滞后0~13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气象因素在肺结核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非线性和滞后效应,低温、低相对湿度和低风速会增加肺结核发病的风险。
尤恩情李娟陈丽丽刘溦吴金菊曹红
关键词:发病率
2011-2016年合肥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合肥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加有效地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2011-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16年合肥市流行性腮腺炎共发病96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7/10万,其中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40.56/10万。每年春季为发病高峰,5月发病数最多,冬季病例稍有增多但高峰不明显;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于3~13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为1.87∶1);病例数最多的人群主要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4.5%,其次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合肥市9个县区的年均发病率也存在一定差异(χ^2=256.845,P<0.001)。结论合肥市2011-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在免疫接种方面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
姜春晓尤恩情刘振武陈丽丽吴华兵黄芬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早发现”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发现时间对传染源隔离、患者病程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合肥市医疗机构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个案数据及新冠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新冠肺炎病例发病-首诊、发病-诊断、首诊-诊断、发病-隔离时间、发病-诊断时间与病程相关性分析。结果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合肥地区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4例,发病-首诊时间的中位数2 d,发病-诊断时间的中位数6 d。发病-首诊、发病-诊断、首诊-诊断、发病-隔离的时间间隔随着疫情进展逐渐缩短。患者病程中位数24 d,随着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的缩短,患者的病程也相应缩短,发病-诊断间隔与患者病程长短呈正相关关系(rs=0.540,P<0.001)。结论合肥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早发现能力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逐步提高,病例的早发现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
陈丽丽尤恩情刘旭祥赵科伕王文靖王茜江菊玲张磊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
2011-2015年合肥市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实施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评价合肥市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和分析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方法对合肥市2011-2015年结核病相关监测数据和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转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防服务模式转型中准备工作充分,2011-2015年随着结核病定点医院个数的增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分别为29.36%、33.67%、42.67%、40.27%、39.27%,呈上升趋势(χ~2=642.12,P<0.01);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90%以上、涂阴肺结核患者完成疗程率94%以上和非结防机构网报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93%以上均达到国家规划要求,且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初诊患者登记率、涂阳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初诊患者免费摄片率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抗结核药品使用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下,结核病防治工作运行总体比较顺畅,但定点医院对痰检工作不够重视,且免费政策执行不到位。
张洁莹王莉丽陈丽丽
关键词:结核
2011-2016年合肥市手足口病多次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合肥市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多次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合肥市的HFMD个案,筛选出多次感染的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合肥市HFMD再感染发病率为10.73/10万,多次感染发生率为5.12%。83.36%的再次感染发生在上一次感染后两年内。单次感染和多次感染首次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30岁和1.9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4,P<0.001)。0~岁组儿童多次感染发生率(8.15%)最高,<6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次感染发生率逐渐下降(X_(趋势)~2=609.28,P<0.001)。男童更容易发生多次感染,再感染病例幼托儿童构成比高。HFMD发病率高的地区再感染发病率也高。结论合肥市HFMD多次感染疫情比较严重,需重点关注首次发病年龄小于3岁的男童、幼托儿童等人群及发病率高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尤恩情陈丽丽吴金菊黄芬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R语言在传染病报告信息审核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R语言审核传染病信息的可能性。方法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和《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审核要求,编写R语言代码,利用R软件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卡信息进行自动化审核。结果采用R语言编写出自动化审核软件,实现传染病报告信息11个项目自动审核;R软件每日单次审核时间6 s,对全市1年的累计传染病报告信息审核可节约1 600余人时,即200个工作日;审核结果准确,具有可视化;R审核方法可单机使用,性能安全稳定。结论 R语言设计的软件实现了传染病报告信息审核自动化,提高了审核质量和效率。
陈丽丽尤恩情刘旭祥吴金菊赵科伕
关键词:传染病R语言
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被隔离医学观察人群发病情况,为科学合理地隔离密切接触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合肥市本地报告的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制定合肥市本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问卷,由专业调查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面访问卷调查。结果累计管理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 293名,其中60名感染发病被诊断为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8%。与确诊病例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高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P=0.005)。不同的接触方式发病情况不同,以同住的罹患率最高,达21.3%。不同接触频次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03,P<0.001),随着接触频次的下降,确诊率有下降的趋势(χ2=102.051,P<0.001)。结论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程度和频率有很大关系,存在家庭聚集性感染,目前对该病缺乏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控制和管理及尽早隔离关系密切的亲属尤其重要。
王茜刘旭祥尤恩情陈丽丽张洁莹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
2014—2022年合肥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 了解合肥市恙虫病历年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合肥市恙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合肥市2014—2022年报告的恙虫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情况及其三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用SatScan软件对其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301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67例,确诊病例134例。病例由合肥市21家三级医疗机构报告,其中省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193例(占64.12%),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65例(占21.59%),县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43例(占14.29%)。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1/10万,年报告发病率为0.20/10万~0.6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0.608,P<0.001)。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9(1,67)d。病例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10—11月(242例,占80.40%)。男性报告病例数154例,女性报告病例数147例,性别比1.05∶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9(48,68)岁,60岁及以上病例数最多(149例,占49.50%),不同年龄段发病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χ~2_(趋势)=271.445,P<0.001);职业主要集中在农民(198例,占65.78%)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61例,占20.27%);报告病例数前三的县(区)分别为肥西县(110例,占36.54%)、肥东县(64例,占21.26%)和蜀山区(48例,占15.95%)。空间扫描发现2014—2022年肥东县、巢湖市共10个乡镇为一类聚集区。结论 合肥市恙虫病主要发生在秋季,农民和中老年人是重点人群。建议在流行季节加强恙虫病监测,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和报告意识,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知识宣教及宿主和媒介消杀力度,控制恙虫病的发生与流行。
刘溦刘思洋尤恩情陈丽丽陈伟李娟张磊张家祥
关键词:恙虫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