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静力
  • 6篇静力试验
  • 5篇预制
  • 5篇剪力
  • 5篇剪力墙
  • 4篇抗震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3篇叠合
  • 3篇拟静力
  • 3篇拟静力试验
  • 3篇楼板
  • 3篇钢筋
  • 2篇叠合梁
  • 2篇预制剪力墙
  • 2篇预制空心楼板
  • 2篇整体式
  • 2篇受力
  • 2篇受力性能
  • 2篇拼缝

机构

  • 14篇清华大学
  • 6篇内蒙古蒙西工...
  • 3篇北京市建筑设...
  • 3篇中国建筑标准...
  • 2篇北京珠穆朗玛...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建筑...

作者

  • 14篇韩文龙
  • 10篇赵作周
  • 9篇钱稼茹
  • 3篇马涛
  • 2篇肖明
  • 2篇尹鸿飞
  • 1篇张微敬
  • 1篇纪晓东
  • 1篇吕颖
  • 1篇崔瑶
  • 1篇周剑
  • 1篇田东

传媒

  • 5篇建筑结构学报
  • 4篇建筑结构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工业建筑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锚栓焊接温度场试验研究
为研究化学锚栓焊接施工过程中温度沿锚栓的分布,对10种不同规格的化学锚栓进行了焊接试验,测量了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记录了锚栓因焊接产生的自燃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对钢垫连接件的间接焊接可以明显降低焊接施工引...
韩文龙赵作周熊朝晖
关键词:化学锚栓温度场
钢筋套筒挤压搭接连接预制空心楼板-叠合梁节点试验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受拉钢筋套筒挤压搭接连接的预制空心楼板-叠合梁连接节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2个筒芯内模布设方向不同的预制空心楼板-叠合梁连接节点和1个现浇空心楼板-叠合梁连接节点的静力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件的裂缝分布相同、破坏形态相同,均为空心楼板受弯破坏;试件的试验承载力与规范计算承载力的比值均大于1.05,可采用规范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公式计算预制空心楼板的受弯承载力;试件的名义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峰值点割线刚度基本相同;预制空心楼板受拉钢筋套筒挤压搭接接头可有效传递钢筋拉力。
韩文龙赵作周钱稼茹尹鸿飞刘时伟
关键词:预制空心楼板叠合梁静力试验
钢筋套筒挤压搭接连接叠合次梁-主梁连接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后浇段设置在次梁端与主梁侧面之间、叠合次梁预制部分纵筋采用套筒挤压搭接连接的叠合次梁-主梁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1个端节点和1个中节点试件在次梁悬臂端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次梁受压、受拉纵筋套筒挤压搭接接头可有效传力,套筒没有出现裂纹,钢筋没有发生滑移;次梁预制混凝土与后浇混凝土结合面未见破坏,次梁的破坏形态为固端一倍梁高范围内类似深梁的斜截面弯曲破坏,可以采用"拉-压杆"模型解释次梁的受力机理、截面应变分布;次梁的实测承载力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预测值的比值平均为1.37,与"拉-压杆"模型承载力计算值的比值平均为1.09。
韩文龙赵作周钱稼茹邓付元刘时伟
关键词:拉-压杆模型受力性能
预制空心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装配整体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EVE)采用钢筋间接搭接实现上下层预制墙、同层相邻预制墙的连接。通过3个空心板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研究钢筋间接搭接、接缝构造、灌孔构造边缘构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竖向孔、水平孔内连接钢筋与对应的空心板内竖向、水平钢筋同一位置应变随水平力的变化规律相同,空心板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竖向接缝水平钢筋间接搭接可依靠桁架机制有效传递钢筋拉压力;试件均实现了预期的破坏模式,竖向孔、水平孔内后浇混凝土可与空心板共同工作;压剪破坏的空心板剪力墙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为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简称《高规》)现浇剪力墙公式计算值的1.77倍,压弯破坏的空心板剪力墙受弯承载力试验值为《高规》现浇剪力墙公式计算值的1.15~1.23倍,可按《高规》现浇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EVE空心板剪力墙的承载力;空心板剪力墙极限位移角为1/66~1/54,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变形能力的要求;灌孔边缘构件可采用全预制构造(竖向钢筋间接搭接,箍筋布置于空心板内)代替半预制构造(竖向孔内竖向钢筋贯通,箍筋布置于竖向孔内);空心板剪力墙水平接缝具有良好的抗滑移能力。
韩文龙钱稼茹钱稼茹张微敬赵作周马涛马涛
关键词:接缝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新型配筋构造预制剪力墙受力性能及成本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提出一种新型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配筋及连接构造,即在边缘构件最外侧配置主要受力竖向钢筋,内侧配置构造钢筋并与附加连接钢筋间接搭接,设置构造钢筋后边缘构件箍筋及拉筋布置与现浇墙保持一致,以保证边缘构件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同时建议了预制墙边缘构件竖向连接钢筋与现浇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替代原则。分析表明,在墙肢平面内受力性能基本接近的基础上,采用该新型构造预制墙的竖向钢筋及接头成本低于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逐根连接的预制墙,且预制墙加工、安装精度要求较低,提出的新型边缘构件构造具有可行性;相较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单排附加钢筋连接的预制墙,该新型构造预制墙具有较好的平面外受力性能及经济性。
韩文龙韩文龙赵作周
关键词:预制剪力墙受力性能
各规范钢筋间接搭接设计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归纳对比了国内外规范钢筋间接搭接连接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分析了各因素对搭接长度的影响。我国规范未明确给出钢筋间接搭接的概念,无法直接应用于装配式结构中钢筋间接搭接连接设计。我国规范仅给出了绑扎搭接区域横向钢筋的基本构造要求,但不考虑横向钢筋对搭接长度的影响,国外规范普遍建立了基于横向钢筋配筋量的搭接长度折减系数。各规范建议的末端带弯钩钢筋的受拉搭接长度约为直钢筋的0.50~0.90倍,我国规范规定带弯钩钢筋的受拉搭接长度较直钢筋折减0.60也在该范围内。各规范计算得到的受压搭接长度均小于受拉搭接长度,我国规范计算得到的受拉搭接长度普遍大于国外规范,建议修正我国规范中建议的纵向搭接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影响系数。参考国外规范,建议间接搭接连接的搭接钢筋横向净距s不应低于25mm、搭接钢筋直径d和4/3倍粗骨料名义最大尺寸的较大值,不应大于0.2ls-t-d(ls-t为受拉搭接长度)和150mm-d的较小值。s>4d时,搭接长度ls-t在计算搭接长度的基础上增加s。
吕颖纪晓东纪晓东韩文龙赵作周
关键词:搭接长度横向钢筋装配式结构
梁纵筋锚固板锚固装配整体式梁柱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柱纵筋套筒挤压连接、梁纵筋锚固板锚固的叠合梁-预制柱后浇核心区装配整体式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核心区剪切破坏和1个梁端弯曲破坏的边节点试件PEJ1和PEJ2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试件PEJ1核心区箍筋先于梁纵筋屈服,核心区混凝土严重剪切破坏,试件PEJ2核心区箍筋未屈服,梁固端混凝土压溃、纵筋严重屈服,2个试件均实现了预期的破坏形态;2个试件的力-位移滞回曲线有一定程度的捏拢,试件PEJ1滞回曲线捏拢程度略大、峰值后骨架线下降较快;2个试件的承载力试验值与规范相应公式计算值的比值分别为1.30和1.26,等效极限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8和1/22;试件PEJ1峰值时梁变形为主,极限点时核心区剪切变形为主,试件PEJ2梁变形为主,核心区剪切变形占总变形不到5%;2个不同破坏形态试件的梁纵筋锚固板锚固未失效,后浇核心区装配式边节点梁纵筋可采用锚固板锚固.
赵作周韩文龙钱稼茹刘时伟王悦媛
关键词:抗震性能
化学锚栓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为研究化学锚栓的焊接温度场,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用已有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然后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有限元模型能够用于化学锚栓焊接温度场的模拟;在焊接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施工顺序,可以缩短锚栓受...
韩文龙赵作周熊朝晖
关键词:化学锚栓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装配整体式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为研究钢筋套筒挤压连接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梁-预制柱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2个装配整体式中节点和1个现浇中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观察其破坏现象,研究其滞回性能、承载力、变形能力及钢筋应变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核心区剪切破坏和梁端弯曲破坏节点均实现了预期的破坏形态;核心区剪切破坏的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与现浇对比节点的破坏过程、裂缝分布基本一致,滞回曲线、承载力、刚度、变形、耗能等性能指标基本相同;核心区剪切破坏、梁端弯曲破坏的装配整体式梁柱中节点的承载力试验值与相应的规范公式计算值的比值分别为1.62、1.31,等效极限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6和1/27;试验结束后,凿开混凝土发现套筒没有出现裂纹,钢筋在套筒内未见滑移,套筒挤压接头可有效传递钢筋拉、压力。
赵作周韩文龙钱稼茹刘时伟王悦媛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叠合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结构的叠合连梁由预制U形混凝土模壳、模壳内后浇混凝土及水平后浇带组成。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完成了3种跨高比、底部纵筋在墙肢内2种锚固方式并按"强剪弱弯"设计的5个连梁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其中,跨高比为1.5和3.0的连梁试件各2个,跨高比为2.4的连梁试件1个,3个试件连梁底部纵筋锚固板锚固,2个试件连梁底部纵筋直线锚固。试验结果表明:预制U形模壳与后浇混凝土整体共同工作;达到峰值弯矩前,连梁纵筋屈服,箍筋未屈服,连梁与墙肢结合面开裂和滑移;加载结束时,连梁角部混凝土压坏、剥落;连梁为弯曲滑移破坏,但跨高比为1.5和2.4的连梁表面布满斜裂缝,跨高比为3.0的连梁的斜裂缝分布在两端约500 mm高度范围内;连梁梁端弯矩-转角滞回曲线捏拢,耗能能力较差;连梁极限转角为1/40~1/28,具有很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底部纵筋在墙肢内的锚固方式对连梁的抗震性能基本没有影响;连梁顶部纵筋受拉与底部纵筋受拉时的受弯承载力分别为按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公式计算值的1.10~1.34倍和1.13~1.37倍,可采用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公式计算叠合连梁的受弯承载力。
钱稼茹崔瑶张薇韩文龙马涛张英保张裕照
关键词:跨高比拟静力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