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远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肝硬化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术后
  • 2篇脾切除
  • 2篇脾切除术
  • 2篇脾切除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切除术后
  • 2篇抗病毒
  • 2篇肝炎患者
  • 2篇HCV患者
  • 1篇毒性肝炎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0篇贾战生
  • 10篇马志远
  • 9篇马力
  • 9篇王宇
  • 9篇郭永红
  • 9篇张颖
  • 8篇何瑜
  • 6篇周云
  • 5篇成程
  • 4篇范超
  • 2篇陈琳
  • 2篇谢玉梅
  • 1篇刘海莉
  • 1篇张凌云
  • 1篇郝春秋
  • 1篇潘蕾
  • 1篇杨晓飞
  • 1篇连建奇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4
  • 6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种丙型肝炎假病毒颗粒的制备及其中和抗体初步筛检
2013年
目的制备6种不同基因型HCV代表株完整包膜糖蛋白E1E2的假病毒颗粒(HCVPP),建立检测HCV感染者中和抗体的方法。方法将6种包膜质粒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HR’CMVA8.2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自灭转移质粒pCS-CG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6种不同基因型的HCVpp;收集上清液中HCVpp并与患者血清孵育,加入到huh-7细胞中,流式细胞术检测中和抗体对HCVpp感染huh-7的抑制作用,以此抗体滴定方法完成中和抗体体外检测。结果制备的6种HCVpp均可在体外感染Huh-7细胞;5例HCV携带者(病毒RNA定量为阴性、抗HCV抗体为阳性的患者)的血清对2种HCVpp(1b、2a型)的中和滴度≥1:40;2例已治愈的丙型肝炎患者对1种HCVpp(1b型)的中和滴度≥1:40,其中1例的中和滴度为1:200;18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配偶对4种HCVpp(3a、4、5、6型)的中和滴度≥l:40。结论成功制备6种不同基因型的HCVpp,建立了基于HCVpp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为研究抗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提供了有效模型。
杨晓飞潘蕾王宇马力张颖周云郝春秋马志远贾战生
关键词:丙型
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丙型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5年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收集长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资料纳入回顾性统计分析。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脾切除术组(A组28例)和保脾治疗组(B组,非手术常规治疗,30例),各组患者中,再分为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治疗(A1组15例,B1组19例)或不进行任何抗病毒治疗(A2组13例,B2组ll例)。分别在治疗5年后对各组患者进行慢性肝病生存质量问卷(CLDQ)、肝病特有症状(ss)问卷、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WHOQOL-BREF)测定,比较各组患者5年时间段QOL的差异。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觉、生理状况、心理状态、社会生活关系等四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脾切除术组与保脾治疗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质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行脾切除术组5年生存质量较保脾抗病毒治疗组差,而脾切除术组联合术后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质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评分3.69±0.75对比2.15±0.98,P=0.0003)。结论脾切除并联合术后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陛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纪光晰陈琳张颖何瑜马力王宇马志远成程贾战生郭永红
关键词:肝炎丙型脾切除术抗病毒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与HCV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所占比例,ICOS及负性调控因子PD-1、Tim-3在Tfh细胞上的表达。方法以31例HCV感染者、9例HCV感染自愈者(SR-HCV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CD4+CXCR5+Tfh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率,同时检测其ICOS、PD-1及Tim-3分子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1及HCV抗体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HCV RNA滴度;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感染者及自愈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升高(P<0.05);HCV感染者CD4+CXCR5+Tfh细胞比率高于自愈及健康对照(P<0.05);HCV感染及自愈者CD4+CX-CR5+Tfh细胞ICOS、PD-1、Tim-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21水平HC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HCV感染者HCV RNA载量与Tfh细胞比例呈负相关。结论 CD4+CXCR5+Tfh可能参与了抗HCV感染免疫应答。
王宇马志远郭永红何瑜张颖谢玉梅马力周云贾战生
抑制性因子A20的表达变化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
目的探讨A20的表达及调控与HCV慢性感染及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髓样DC(mDC)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HCV感染慢性化的机理及寻找新的抗病毒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5例健康对照者、31例HCV慢性感染未治疗者...
周云马力郭永红何瑜王宇马志远范超张颖贾战生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产生的脾脏肿大占位效应和血细胞过度消耗及伴随骨髓移植等临床综合症状,严重影响了针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目前通过非手术治疗难以控制脾脏肿大,且无特异性药物有效遏制,极易造成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导致的出血现象,此时外科和介入治疗手段则为首选方式,一般包括脾脏切除、脾脏部分切除、介入治疗(目前以脾动脉栓塞为主)等,其中又以脾脏切除术疗效最直接和确切。然而脾切除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使人们认识到保脾的重要性,但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脾组织和脾功能,至今争议仍然存在。因此,本文综述了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脾亢的诊断标准以及脾功能亢进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方法,为脾功能亢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纪光晰郭永红马力王宇马志远成程刘海莉贾战生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介入治疗
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球蛋白血症相关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检测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标志,分析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高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健康人、乙肝患者及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检测血浆中IL-21、CXCL13和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CXCR5+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PD-1、ICOS及CD40L的表达情况。结果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22.6±4.7)%明显高于普通慢性乙肝患者(11.9±3.9)%及健康志愿者(6.8±3.9)%,CD4+CXCR5+Tfh细胞上PD-1和CD40L的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21及CXCL13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与乙肝高球蛋白血症的发病相关。
马志远谢玉梅王宇马力何瑜张颖连建奇郭永红贾战生
关键词:乙型肝炎高球蛋白血症滤泡辅助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21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Th1/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变化及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A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在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CHBLF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NF-α、IFN-γ、IL-4及IL-6的水平较CHB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2及IL-10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A可同时检测各种细胞因子,适合临床应用;ACHBLF患者TNF-α、IFN-γ、IL-4和IL-6的变化可能参与ACHBLF的发生和发展,未发现上述细胞因子与反映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郭永红周云张颖何瑜纪光晰马志远成程范超张凌云贾战生
关键词:乙型肝炎
A20siRNA干扰慢性HCV患者mDC及其对mDC功能影响
目的A20siRNA干扰慢性HCV患者髓样DC(mDC)及其功能改变,为研发抗HCV的DC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HCV慢性感染未治疗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mDC。A20siRNA和阴性对照NCsiRN...
马力周云郭永红何瑜王宇马志远范超张颖贾战生
CD100及其受体CD72在HCV患者B细胞及其亚群表达研究
目的CD100属于Sema家族成员,通过与受体CD72反应参与体液和细胞免疫,目前对于HCV感染中CD100的功能研究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动态观察HCV感染患者B细胞及其亚群CD5+B细胞上CD100及其受体CD72...
郭永红成程马志远贾战生何瑜张颖雷迎峰王宇纪光晰范超周云马力
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及再出血风险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及再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长期随访资料完整的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资料纳入回顾性统计分析。依照术后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抗病毒治疗42例和对照组为未抗病毒治疗33例。分别在治疗过程中6个不同时间点对各组患者凝血系列(APTT、PT、PTA、Fib)、肝脏功能(ALB、A/G)、PLT及门静脉宽度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T在治疗组中的表达于术后60个月较抗病毒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延缓了PT时间;APTT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即刻出现下降(P<0.05),但这种下降趋势于治疗组可保持到术后60个月,而对照组自术后6个月以后呈上升趋势;治疗组对PTA短期无改善,但术后60个月时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Fib值均为最高点,但治疗组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T在术后即刻升高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随病程延长出现与ALB水平和A/G比值相同的先升后降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使术后降低的门静脉宽度值和出血率延缓上升。结论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风险。
纪光晰郭永红陈琳张颖何瑜马力王宇马志远成程贾战生
关键词:肝硬化脾切除术抗病毒治疗肝脏储备再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