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文君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代谢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糖
  • 1篇胰高血糖素
  • 1篇胰高血糖素样...
  • 1篇胰高血糖素样...
  • 1篇抑制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脂代谢
  • 1篇制剂
  • 1篇肾病
  • 1篇受体激动剂
  • 1篇宿主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6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李妍
  • 6篇于文君
  • 5篇严妍
  • 2篇李玲
  • 1篇韩毅
  • 1篇管晓玲
  • 1篇李蕊
  • 1篇苏乐群
  • 1篇邢晓敏
  • 1篇张波
  • 1篇刘小云
  • 1篇王鹏

传媒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调节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是一类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可呈血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减慢胃排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本文对GLP-1受体激动剂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从其对血糖、血脂及体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比较了不同GLP-1受体激动剂之间,及与其他降糖药物之间的疗效差异,旨在阐明此类药物在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方面的作用特点。
李玲于文君严妍李蕊李妍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
棘白菌素类药物对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与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讨论棘白菌素类药物对宿主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并按照机制进行分类阐述。结果棘白菌素类药物通过干扰?-1,3-葡聚糖的合成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同时通过对Dectin-1受体、Toll样受体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位点进行调控,激活宿主的固有免疫反应,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杀灭真菌的效果。结论棘白菌素类药物与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使其可以有效的治疗真菌侵袭性疾病,这种药-菌协同作用机制为寻找其他更加有效的药物提供了思路。
严妍于文君李妍
前列地尔致刺激性干咳3例被引量:2
2017年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64岁,因"血糖控制不佳,双手麻木1月余"于2014年10月28日入院。该患者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Ⅴ期,既往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
刘小云郭承春郑文霞于文君管晓玲李妍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刺激性干咳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综合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概率、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他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机制"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知网、万方2010-2015年6年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性总结。结果:他汀类药物整体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仍有进一步控制的余地。结论:除了根据患者体质状态、基础性疾病和常用药物,合理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之外,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有望为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有力条件。
王鹏严妍于文君李妍
关键词:他汀影响因素
DPP-4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与DPP-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二肽基肽酶IV(DPP-4)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膜相关性丝氨酸蛋白酶,能够影响糖代谢、脂质代谢、免疫调节、神经调节、信号转导、癌症发展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发展,DPP-4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主要是单核苷酸多态性已被证实影响血脂水平和mRNA表达,还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可能与DPP-4抑制剂在血脂紊乱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疗效具有密切关系,这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所有关于DPP-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影响。
邢晓敏张波韩毅于文君严妍李妍苏乐群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心血管DPP-4抑制剂
罗格列酮安全性再评价:一项基于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病例报告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与其他抗糖尿病口服药物相比,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按照检索策略在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等6个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检索,并人工进行补充检索。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3篇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7篇。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口服糖尿病药物相比无显著差异,然而RCT研究结果提示罗格列酮组因不良反应退出的比例高于非TZD类药物组,但低于吡格列酮组。对于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RCT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都支持罗格列酮与其他糖尿病药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认为罗格列酮暴露组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未暴露组。罗格列酮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与二甲双胍组无显著差异,且低于磺脲类。RCT研究结果提示罗格列酮组体质量升高的患者比例和水肿发生率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骨折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但低于吡格列酮。对于膀胱癌的发病率,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发病率低于吡格列酮组以及其他非TZD类糖尿病药物组,而病例对照研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且尚无确切证据证明该药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高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但应对其水肿、体质量增加、骨折的风险加以预防,并警惕其致肿瘤风险。
于文君严妍李玲李妍
关键词:罗格列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