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勇凤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稀有
  • 1篇底泥
  • 1篇毒性
  • 1篇生生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态
  • 1篇水生生态系统
  • 1篇排污
  • 1篇排污口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标记
  • 1篇细胞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仪
  • 1篇近交系
  • 1篇精子
  • 1篇精子质量
  • 1篇冷冻保存
  • 1篇本底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 1篇湖北省水产科...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 1篇水利部中国科...
  • 1篇陕西省水产研...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篇何勇凤
  • 3篇王剑伟
  • 2篇吴金明
  • 2篇邵燕
  • 1篇何绪刚
  • 1篇傅义龙
  • 1篇周运涛
  • 1篇张辉
  • 1篇倪朝辉
  • 1篇刘绍平
  • 1篇段辛斌
  • 1篇熊美华
  • 1篇朱滨
  • 1篇杨文波
  • 1篇梁志强
  • 1篇田辉伍
  • 1篇赵峰
  • 1篇王崇瑞
  • 1篇章海鑫
  • 1篇覃剑晖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稀有鮈鲫近交系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17对微卫星引物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野生群体和近交系F20和F22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群体中1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位点,但在F20中仅有6个多态位点,F22中则仅有4个多态位点。在野生群体中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F20、F22分别为26、21个。近交系的平均基因纯合率均较高,其中F20为86.18%,F22达91.96%,而野生群体平均基因纯合率为46.84%。近交系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较野生群体低。在近交系F20和F22中,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大,其遗传距离最小,说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HAN系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已具有较高的遗传纯度。
邵燕王剑伟何勇凤曹文宣童金苟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近交系
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对稀有鮈鲫的毒性被引量:8
2007年
以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复溶水为试验相,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和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对稀有的鮈鲫毒性。结果显示,高浓度的复溶水对稀有鮈鲫胚胎、仔鱼和幼鱼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而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更为敏感。随着复溶水浓度的增加,稀有鮈鲫受精卵孵化率降低,仔鱼畸形率增高、成活率降低、生长减慢;对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的NOEC、LOEC和MATC分别为12.5%、25%和17.68%;对幼鱼96h LC50为69.1%。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底泥经晾晒后毒性大幅降低,暗示恢复东湖通江状态并让水位自然涨落,可能有助于缓解污染、恢复生态环境。
姜福全王剑伟邵燕何勇凤
关键词:底泥毒性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被引量:10
2023年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
杨海乐沈丽何勇凤田辉伍高雷吴金明梅志刚魏念王琳朱挺兵胡飞飞龚进玲杜红春段辛斌邓华堂王导群朱峰跃李云峰吴凡茹辉军张燕李君轶杨俊琳周运涛方冬冬王银平蔺丹清杨彦平李佩杰刘思磊杨健庄平王思凯张涛杨刚杨文波袁立来曹坤徐硕
关键词:水生生态系统本底调查长江水系
稀有鮈鲫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
2024年
为建立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了稀有鮈鲫精子在不同种类和浓度稀释液与抗冻剂、降温程序中的冷冻保存效果,并开展授精实验,以期建立稀有鮈鲫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首先,比较了5种精子稀释液对稀有鮈鲫精子活力的影响,发现在BSMIS(Buffered Sperm Motility-inhibiting Solution)稀释液中,精子活力最高(95.55±2.35)%,精子曲线运动速度(VCL)、直线运动速度(VSL)和平均路径速度(VAP)分别为(103.00±29.82)、(84.00±26.21)和(126.67±27.57)μm/s,寿命(37.67±0.58)s,与鲜精无显著差异(P>0.05);其次,筛选了不同浓度的6种渗透性抗冻剂,发现当BSMIS稀释液含有10%甲醇时,精子活力最高(22.33±2.08)%;再次,筛选和优化了不同浓度的非渗透性抗冻剂,发现当BSMIS稀释液含有8%甲醇和90 mmol/L葡萄糖时,精子活力最高(46.00±4.00)%,且VCL、VSL和VAP分别为(125.02±7.42)、(107.10±4.92)和(116.99±6.34)μm/s,寿命(32.67±2.52)s,其中VSL、VAP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最后,比较了4种液氮蒸气中平衡高度和3个液氮蒸气中平衡时间对稀有鮈鲫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发现液氮蒸气中平衡高度为3 cm且平衡时间为10min时,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冻精质膜完整性、线粒体活性和DNA完整性,分别为(55.78±2.13)%、(56.18±0.64)%和(55.07±2.00)%。进一步通过授精实验评估冻精质量,冻精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7.31±1.38)%和(98.84±1.02)%,与鲜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稀有鮈鲫精液以BSMIS稀释液、8%甲醇和90 mmol/L葡萄糖为抗冻保护液,液氮蒸气中3 cm处平衡10min后置于液氮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最好。研究初步建立稀有鮈鲫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为其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技术支撑。
李鑫叶欢何勇凤余乐程佩琳杜浩吴金明
关键词:精子冷冻保存精子质量流式细胞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