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智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延性
  • 2篇位移延性
  • 2篇斜柱
  • 2篇抗震
  • 1篇地下室
  • 1篇地下室抗浮
  • 1篇动力分析
  • 1篇悬挑
  • 1篇压重
  • 1篇应力
  • 1篇预制
  • 1篇预制板
  • 1篇造价
  • 1篇肢厚比
  • 1篇滞回
  • 1篇滞回曲线
  • 1篇踏步板
  • 1篇平面桁架
  • 1篇平面桁架结构
  • 1篇破坏形态

机构

  • 6篇贵州大学
  • 3篇贵州省建筑设...

作者

  • 6篇申波
  • 6篇何智
  • 5篇王惠
  • 2篇马克俭
  • 2篇张晓辉
  • 2篇杨磊
  • 1篇田子东

传媒

  • 3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建筑钢结构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上部大跨度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地下室抗浮方案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抗浮是地下室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结构安全性之外,还应兼顾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针对上部采用大跨度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建筑提出了增大独立柱基自重的整体抗浮方案。从安全、经济性以及施工工艺三个方面,将该方案与底板压重、抗浮锚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增加独立柱基自重为最优方案。建议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采用增大独立柱基自重的抗浮方案。
吴骏杨申波杨磊吴帮张晓辉赵啸峰王惠何智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造价
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起拱的静力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起拱对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起拱以及未起拱时从施工到正常使用的全过程模型,并将起拱与未起拱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起拱后支撑钢管轴力、框架柱剪力、上下肋弯矩、下肋拉力及压力、剪力键剪力等变化不大,上肋拉力、压力均有所降低且变化较为明显,从安全性考虑,在对上下肋及剪力键进行设计时可不考虑起拱影响;起拱后楼板变形基本无变化,表层薄板x、y向拉应力明显降低,且跨度越大楼板拉应力降低幅度越大,从经济性考虑,建议在对表层薄板进行设计时考虑起拱所带来的影响,并将其视为整体进行考虑,跨中区域的表层薄板按压-弯构件进行构造配筋,边节间区域的表层薄板按拉-弯构件进行计算配筋。
王惠申波刘盼盼何智赵啸峰马克俭田子东
关键词:空腹夹层板起拱应力裂缝
平面桁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平面桁架结构发生连续倒塌时造成的危害较大,为了较准确地得到结构的倒塌动力响应,研究了瞬时刚度退化法、瞬时加载法与初始条件法的适用条件。采用动力学原理推导出3种方法的动力学方程,对比关键时刻的位移,得出3种方法的异同;然后在考虑双重非线性的情况下,分别对4种桁架结构采用3种方法进行连续倒塌动力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瞬时刚度退化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杆件失效所引起的结构动力响应,瞬时加载法与初始条件法是两种近似的方法;高敏感性杆件失效时,建议采用瞬时刚度退化法;低敏感性杆件失效时,3种方法都可以采用。
赵啸峰申波马克俭马克俭何智王惠吴帮
关键词:平面桁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分析
新型斜柱转换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研究新型斜柱转换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对五榀不同肢厚比的新型斜柱转换结构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低周期反复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位移延性及刚度退化。研究结果表明:当肢厚比控制在8.5-9.5之间,能取得良好的耗能性能,下部框架梁主要受拉,建议设计时加强配筋并通长布置。
杨磊申波周世明何智谢宗言
关键词:肢厚比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
斜柱角度对新型斜柱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斜柱角度对新型斜柱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建立5榀新型斜柱转换结构实体模型,斜柱角度分别为55°、60°、65°、70°、75°,对其施加低周水平往复荷载进行分析。对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当斜柱角度为60°~70°时,新型斜柱转换结构的耗能能力、延性、刚度等综合性能较好,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何智杨磊申波王惠赵啸峰刘盼盼陈映
关键词: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
已建砌体结构悬挑楼梯间拆除方法的分析
2017年
在将20世纪建造砌体结构的悬挑楼梯间改造为现浇楼梯间的施工过程中,若全部拆除原有悬挑楼梯间,将造成相邻山墙的计算高厚比很大,不满足规范要求,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针对于此,提出两种拆除方法:(1)保留休息平台、拆除悬挑踏步板;(2)现浇楼层处梯柱及梯梁、保留休息平台、拆除悬挑踏步板;然后现浇梯板、拆除休息平台、现浇休息平台。通过Sap2000对一实际工程进行线性屈曲、非线性静力分析,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减小山墙的计算高厚比;方法(1)适用于建筑高度不大的楼梯间山墙;方法(2)适用于建筑高度较大的楼梯间山墙。
何智杨磊申波王惠赵啸峰刘盼盼陈映谢宗言
关键词:预制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