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勇庆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盐酸
  • 2篇药效团
  • 2篇药效团模型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磷酸...
  • 1篇血清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盐酸小檗碱
  • 1篇盐酸左氧氟沙...
  • 1篇氧氟沙星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整合酶
  • 1篇止痛

机构

  • 6篇武警后勤学院...
  • 5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武警山西总队...
  • 1篇武警湖南总队...
  • 1篇天津市职业与...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8篇刘勇庆
  • 3篇张莉
  • 2篇李覃
  • 2篇王晓辉
  • 2篇李爱秀
  • 2篇肖泽云
  • 2篇李凯
  • 1篇叶路
  • 1篇范名月
  • 1篇刘小利
  • 1篇郭一沙
  • 1篇陈虹
  • 1篇高强
  • 1篇范春芳
  • 1篇宋月英
  • 1篇李辉
  • 1篇邢杰
  • 1篇胡霞
  • 1篇尤楠
  • 1篇陈静怡

传媒

  • 5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和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三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以获得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A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B组)和奥拉西坦注射液(C组),观察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B组和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83%和9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治疗后梗塞灶体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组、B组和C组治疗成本分别为1 588.23元、1 895.56元和2 344.16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8.26、22.84和26.34,B组和C组相对于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6.83、251.98。【结论】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范春芳刘勇庆陈媛媛谭雪霞尤楠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成本-效果分析
微小核糖核酸在血吸虫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5年
血吸虫病致病机制复杂,免疫-炎症反应网络导致的肉芽肿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核糖核酸在血吸虫感染不同时期具有特殊的表达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吸虫病的病程发展或发病机制,在血吸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围绕微小核糖核酸在血吸虫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有效防治血吸虫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李覃马萍叶路刘勇庆邢杰刘小利
关键词:生物防护个体防护装备
消肿止痛中药巴布剂基质的筛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优选巴布剂基质,制备消肿止痛中药巴布剂。【方法】用分相溶解法制备巴布剂,在预实验基础上选择影响因素较大的NP700、甘油、甘羟铝等3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以黏附性、残留情况和外观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对所制巴布剂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实验确定了消肿止痛巴布剂基质的最优处方为4.9%Np-700、0.25%甘羟铝、20%甘油、0.115%EDTA-2Na及0.211%枸橼酸。【结论】所筛选的巴布剂基质黏附性好、载药量高、易于剥离,药物基本无外溢,使用后无残留。
范名月罗杰刘勇庆陈静怡张莉
关键词:巴布剂浸膏消肿止痛
2种骨架材料制备盐酸小檗碱囊泡的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胆固醇和β-谷甾醇作为囊材制备的盐酸小檗碱囊泡的特性和体外释药差异。方法采用薄膜蒸发法用2种囊材分别制备盐酸小檗碱囊泡,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囊泡形态,微粒分析仪评价囊泡粒径分布差异;采用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囊泡包封率和载药量,比较2种囊泡的体外释放情况,并考察温度对囊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2种囊材制备的囊泡圆整度均较好,粒径分布范围比较相似;用胆固醇和β-谷甾醇制备的囊泡包封率分别为28.5%和25.21%,载药量分别为1.32%和1.26%;体外释放试验中,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的胆固醇囊泡12 h累积释放百分率在50%左右,而β-谷甾醇囊泡的累积释放百分率>70%;40℃以下放置8 h,温度对2种小檗碱囊泡的包封率影响较小,当温度高于40℃时,2种小檗碱囊泡的包封率均显著降低。结论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2种小檗碱囊泡镜下形态相似,包封率近似;用β-谷甾醇制备的囊泡释药快,释药量多;40℃以下放置稳定性均较好。β-谷甾醇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囊泡具有可行性。
刁晶刘琨刘勇庆张莉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Β-谷甾醇胆固醇囊泡包封率体外释放
新型HIV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双靶点抑制剂的虚拟筛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构建3-OH HEPT类针对HIV逆转录酶非核苷类抑制剂作用靶点和整合酶的双靶点抑制剂[RT(NNRTI)/IN]药效团模型,对中药化学数据库(TCMD)进行搜索,寻找潜在的新型HIV双靶点抑制剂。方法从已知的3-OH HEPT类HIVRT(NNRTI)/IN双靶点抑制剂出发,构建药效团模型,基于药效团模型和Lipinski五规则对TCMD进行筛选,发现新的抗HIV双靶点抑制剂。结果构建的药效团模型包括6个药效特征基团,以符合6个药效特征基团中任意5个为条件,在测试集数据库中验证性搜索命中全部16个化合物,检出率达到了100%。利用所建的六点药效团模型和Lipinski五规则对TCMD筛选,得到符合条件的化合物229个,其中包含已知的抗HIV活性化合物。结论建立的药效团模型和筛选策略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肖泽云李凯李爱秀李爱秀王晓辉
关键词:药效团模型
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构建及新抑制剂的搜索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构建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的药效团模型,通过对中药化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的搜索,在中药中寻找新型抗耐药的NNRTIs。【方法】从已知的NNRTIs与逆转录酶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出发,通过构象分析和药效团识别等方法,构建NNRTIs的药效团模型并检验其可靠性;基于药效团模型对TCMD进行数据库搜索,发现新型潜在的NNRTIs。【结果】从PDB中检索出2010年至2014年RT与NNRTIs复合物的晶体结构30个,从中抽提出其活性配体,建立了一个包含30个活性配体的小分子数据库;通过对上市药物TMC278和TMC125及高活性抑制剂DJZ的构象叠合和药效特征基团分析构建了新的NNRTIs药效团模型,该模型包含了5个药效特征基团;以符合这5个药效特征基团中任意4个为条件,在活性配体小分子数据库中验证性搜索出18个化合物,检出率为60.0%;基于五点药效团模型对TCMD进行数据库搜索得到272个化合物。【结论】以TMC278、TMC125和DJZ构建的五点药效团模型,以符合其中任意4个为条件,在活性配体小分子数据库中的检出率达到60.0%,表明所建药效团模型是可靠的。
肖泽云李凯李爱秀王晓辉刘勇庆
关键词: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索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温敏凝胶中三种组分的含量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温敏凝胶制剂中3种组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h im-pack VP-ODS柱(4.6 mm×250 mm,5μm)做分析柱,以甲醇-0.025 mol/L KH2PO4缓冲液(55∶45;用25%的H3PO4调pH=4.5)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 in,柱箱温度:40℃,紫外检测波长:241 nm。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磷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线性范围分别为8.56137.20、1.2520.00、0.7512.00μg/ml(r=0.9999,n=5),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2%、102.14%、101.29%。3种组分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1.00%。结论本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复方盐酸左氧氟沙星温敏凝胶的含量测定,快速、准确、可行。
宋月英张莉刘勇庆仲博胡霞郭一沙
关键词:盐酸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磷酸钠温敏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细胞在特应性皮炎中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瘙痒、易复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免疫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围绕免疫细胞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A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强李辉刘勇庆王翼腾李覃陈虹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