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彤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2篇地震数据
  • 2篇台网
  • 1篇地震丛集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监测台网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网
  • 1篇性能分析
  • 1篇蓄水
  • 1篇蓄水初期
  • 1篇译码
  • 1篇译码算法
  • 1篇远程
  • 1篇远程数据
  • 1篇远程数据传输
  • 1篇数据传输
  • 1篇水库
  • 1篇速度观测

机构

  • 5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5篇吴彤
  • 4篇王余伟
  • 2篇杜瑶
  • 2篇王宇玺
  • 1篇宋澄
  • 1篇钟立人
  • 1篇阮祥
  • 1篇张勇
  • 1篇景晟
  • 1篇郑昭
  • 1篇康宏
  • 1篇格桑卓玛

传媒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四川地震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Viterbi译码算法在GMSK系统中的性能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研究译码软、硬判决实现理论,比较在GMSK系统中两种判决对误码率的差别,在Simulink中设计基于GMSK调制方式、卷积编码、软判决与硬判决译码相对比的通信仿真系统,分析不同信噪比对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所建立系统的正确性,说明使用GMSK调制方式,在误码率为10^(-3)—10^(-2)区间内,使用软判决要比硬判决译码提升信噪比约3 dB。因此,数传电台采用Viterbi译码是保证地震信号传输质量的有效方法。
景晟吴彤钟立人王余伟
关键词:VITERBI译码地震数据GMSK
去学水电站流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蓄水初期地震活动初步分析
2019年
四川去学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境内,金沙江二级支流硕曲河干流上,库区及附近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复杂。介绍了该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及监测能力情况,并利用记录的蓄水后近10个月地震数据,对库区及附近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认为水库监测区域内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位于在大坝及以东且延硕曲河展布,另一个则是大坝以南28~30 km处,沿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分布;利用最小完整性震级ML0.3级以上地震分区进行了时间进程分析,两个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均较弱,但频度和深度上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大坝附近地震活动水平在时间趋势变化上受水库蓄水有一定影响,需加强跟踪监测库区及附近地震活动。
杜瑶王宇玺阮祥赵昱吴彤格桑卓玛
关键词:地震丛集
长河坝—黄金坪水库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内大渡河干流的长河坝—黄金坪水电站,为大渡河流域开发中,以长河坝、大岗山、瀑布沟等形成主要梯级格局开发方案中,“三库22级”水电站中的第10和11级电站,其地震监测台网也采用梯级设计方式,长河坝—黄金坪上下游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统一设计、建设及监测,共享同一地震监测能力。通过对监测设备的技术指标、台基地噪声水平和震级—频度对数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长河坝—黄金坪水库区域地震固定台站建成后,地震监测能力达到并优于设计的理论监测能力,地震监测震级达到下限为ML 0.5的设计要求。
杜瑶吴彤冯薪丁勇赵昱郑昭王宇玺王余伟
关键词:区域地震台网周期阻尼
基于加速度计的强震近场速度观测配套仪器的研制
2017年
目前我国测震台网采用统一的2 000 Vs/m灵敏度,该灵敏度适用于观测微小地震和中强地震。但对于区域内发生的强震,台站使用该灵敏度的反馈式地震计会出现限幅现象,这就影响了台网在震级测定中的作用,且不利于地震波形的研究。本文在现有的"三分向力平衡式加速度计"产品基础上给出可供台站速度观测使用的硬件设计和系统指标测试结果。设计通过一个生成主导二阶极点并完成一次积分的电路转接盒,将三分向力平衡式加速度计输出的加速度波形变换为区域台网使用的工作周期为60 s或120 s、工作阻尼为0.707的速度波形。利用本文介绍的转接盒可以将现有的强震台站产出不限幅的地动速度波形。
宋澄王余伟张勇吴彤
关键词:强震加速度计
汶川8级地震后对地震数据远程传输方式的思考被引量:3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人间悲剧。灾难过后,痛定思痛,如何保证在非常时期将地震数据可靠地传输回台网管理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完整的数据波形,是地震观测技术人员在这次地震后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收集比较了中国地震部门常用的4种地震数据传输方式在8.0级特大地震中的表现,供同行参考。
康宏王余伟吴彤
关键词:远程数据传输DDNSD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