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明

作品数:25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杜鹃
  • 4篇马缨杜鹃
  • 4篇基因
  • 4篇飞虱
  • 3篇土壤
  • 3篇拟南芥
  • 3篇网络
  • 3篇褐飞虱
  • 2篇叶片
  • 2篇生态位
  • 2篇水稻
  • 2篇群落
  • 2篇网络分析
  • 2篇微生物
  • 2篇胁迫
  • 2篇花瓣
  • 2篇挥发
  • 2篇挥发性有机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共生菌

机构

  • 2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贵州轻工职业...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23篇唐明
  • 10篇唐明
  • 8篇徐小蓉
  • 7篇乙引
  • 7篇唐婧
  • 6篇张习敏
  • 5篇李菲
  • 2篇洪鲲
  • 2篇耿兴敏
  • 2篇李菲
  • 2篇龚记熠
  • 1篇李莉
  • 1篇秦樊鑫
  • 1篇汤晓辛
  • 1篇陈亮
  • 1篇黄科
  • 1篇祝遵凌

传媒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广西植物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如何提升贵州...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砷煤矿周围旱作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2
2023年
为了掌握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土壤重金属(As、Cd、Hg、Cu、Zn)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并采用富集系数法、目标危害商数法和致癌风险指数法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12,属中度污染水平;土壤中As、Cd、Hg、Zn、Cu的含量均值分别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7.91、2.57、5.26、1.53、3.44倍;As和Hg的污染等级高且范围广,Cu污染等级低但污染范围广,Cd的污染等级较低且范围较小,Zn基本无污染。富集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作物对5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表现为Cd>Zn>Cu>Hg>As。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5种农作物的健康风险主要为非致癌风险,As是可食用农作物(除玉米外)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Cd是烟草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食用本地农作物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依次为As>Cd>Hg>Cu>Zn。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处于中度污染水平,As的风险较高;可食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主要源于As,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明显高于成人;烟草的健康风险主要源于Cd;农作物中辣椒和烟草的健康风险最高。
欧灵芝胡鸣明安德章唐明唐明秦樊鑫孙媛媛
关键词:旱作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
褐飞虱体内细菌型共生菌的分布被引量:2
2014年
为弄清褐飞虱体内细菌型共生菌的分布状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Cy5标记真细菌16Sribosomal DNA(rDNA)的通用探针eub338和non338对细菌型共生菌在褐飞虱体内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褐飞虱虫体腹部、产卵管附近以及中场组织附近均检测到Cy5荧光信号和微弱的自发荧光信号,而反义探针non338在这些部位均未检测到Cy5的荧光信号,只检测到自发荧光信号。
唐明徐小蓉洪鲲乙引
关键词:褐飞虱共生菌荧光原位杂交SITUHYBRIDIZATION
水稻与褐飞虱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褐飞虱(Nilapavata lugens, brown planthopper, BPH)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水稻与褐飞虱互作机制的研究为培育新的水稻品种做出了贡献。本文综述了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分离定位的抗褐飞虱基因,以及褐飞虱唾液蛋白、水稻和褐飞虱代谢物和褐飞虱共生菌在水稻-褐飞虱互作关系中的作用。目前从栽培稻和野生稻中鉴定了40个抗褐飞虱基因,褐飞虱取食的信号转导开启水稻抗性基因的表达和防御机制的改变,包括筛管封闭、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等。褐飞虱的唾液蛋白以及体内存在多种共生微生物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抗性都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提出的水稻-褐飞虱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型仍有许多方面有待研究。
徐小蓉徐小蓉陈亮
关键词:褐飞虱水稻抗性基因共生微生物互作关系
基于加权共变化网络分析水稻根系微生物群落间的差异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水稻根系微生物群落间的差异,比较水稻根内、根表以及根际3个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究水稻根系生态位之间、变化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今后水稻根系微生物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本研究利用WGCNA算法对水稻根系3个生态位的微生物群落数据分别构建共表达网络,找出根内、根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间的差异网络,以网络为单位比较分析不同生态位间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并基于共变化网络分析进一步探究差异种群间的相互关系。通过WGCNA算法对水稻根系3个生态位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发现:在水稻根内-根表-根际3个生态位间,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共表达互作网络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3个生态位间差异网络,发现根际-根表差异网络中的OTUs分布于6个门18个属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2.97%);在根际-根内差异网络中的OTUs分布于9个门35个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6.3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9.0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0.9%);根表-根内差异网络中的OTUs分布于12个门36个属中,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1.4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0.10%)、厚壁菌门(Firmicutes,12.12%)、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10.10%)。Rhodobacter、Novosphingobium等3个核心菌属、Blvii28、Dechloromonas等6个核心菌属和Cellvibrio、Geobacter等5个核心菌属,分别在根际-根表差异种群微生物共变化网络、根际-根内差异种群微生物共变化网络和根表-根内差异种群微生物共变化网络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何馨竹唐明张习敏唐婧
关键词:水稻生态位
促生细菌挥发性物质通过lncRNA调控拟南芥的关键功能基因表达
2020年
促生细菌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促进拟南芥生长,提高拟南芥对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lncRNA参与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等生理过程。通过去rRNA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受到根际促生细菌ACCC 01380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影响的拟南芥lncRNA,并通过顺式分析获得可能受到这些lncRNA调控的蛋白编码基因;通过ceRNA分析获得lncRNA影响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结果发现,拟南芥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和胁迫响应基因,如细胞分裂素降解基因AtCKX7、SOS2-like protein kinase PKS5,都受到促生细菌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lncRNA的调控。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根际促生细菌挥发性有机物在促生过程中lncRNA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功能以及根际促生细菌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李菲石天龙汤晓辛龚记熠徐小蓉唐明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拟南芥挥发性有机物
基于LC-MS/MS分析马缨杜鹃花代谢物的变化被引量:4
2022年
为分析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花开花至凋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通路,该文采用LC-MS/MS技术对其花苞期、开裂期、传粉期、盛开期、衰老期和凋谢期的化学成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共鉴定到973种代谢物,主要包含黄酮类、有机酸、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生物碱等。(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样本间代谢物存在差异,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t检验的P值和单变量分析的差异倍数(fold-change)筛选差异代谢物(VIP>1,P<0.05,Fc>2或Fc<0.5),涉及591种,在马缨杜鹃花期进入衰老期和凋谢期后差异代谢物数量和表达量显著上升,其中花苞期至开裂期差异代谢物的表达主要呈现下调,而进入衰老期和凋谢期后差异代谢物的表达主要呈现上调。(3)KEGG注释到68条代谢通路,其中差异代谢物极显著富集(P<0.01)通路3条,包括苯丙素类生物合成、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和类黄酮生物合成。(4)结合苯丙素类、黄酮类等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通路共筛选到10种代谢物包括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查耳酮(chalcone)、柚皮素(naringenin)、对香豆酰基莽草酸(p-coumaroyl shikim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松柏醇(coniferyl alcohol)、芥子酸(sinapic acid)、紫丁香苷(syringin)、槲皮素(quercetin)。此外,有效成分的差异代谢物表明苯丙素类生物合成代谢活动随马缨杜鹃花的发育逐渐增强,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逐渐减弱,这些关键差异代谢物可能对马缨杜鹃花的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为马缨杜鹃花开花至凋谢进程中的有效成分代谢途径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代谢组学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马缨杜鹃花花期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武绍龙唐明唐明张习敏
关键词:马缨杜鹃花期LC-MS/MS代谢通路
基于Meta分析贵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营养元素特征
2019年
[目的]全面分析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营养元素特征,为喀斯特生境植被恢复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现有文献为基础,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贵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结果]在贵州喀斯特植物中,营养元素的变化从Cu(0.018 g/kg)到Ca(28.28 g/kg),黄色石灰土生境中植物叶片的N、K显著高于黑色石灰土;低坡位生境下的植物叶片Ca、K含量显著高于高坡位,原生林的植物叶片N、K含量显著低于次生林和人工林;相反,原生林中植物叶片的P含量显著高于次生林。[结论]贵州喀斯特地区森林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多样性,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树木等功能群中,今后需要加大对苔藓、蕨类和草本植物营养元素的相关研究。
张习敏苏志孟唐明唐明
关键词:营养元素功能群META分析生态系统
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为了解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百里杜鹃内马缨杜鹃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3个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究杜鹃根系生态位之间、变化菌属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今后杜鹃根系微生物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对百里杜鹃内野生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16S rRNA V4区和ITS1区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根际土壤、根表及根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差异;并基于共变化网络分析进一步探究差异菌属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的生态位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其中以根际土壤与根表、根内差异更为显著,且细菌群落差异小于真菌群落。且从根际-根表-根内,马缨杜鹃根系细菌α-多样性显著下降。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分布于41细菌门和6个真菌门。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64%±0.08,69.47%±0.12,77.34%±0.0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4.10%±0.11,11.03%±0.04,9.18%±0.04)以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0.19%±0.03,8.70%±0.02,7.08%±0.01),它们占整体细菌群落总丰度的80%以上。同时8个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根际土壤、根表和根内间显著变化,且它们的相对丰度占细菌群落总丰度的75%以上。真菌主要分布于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它们占整体菌群的99%以上。马缨杜鹃根系存在589个属的细菌,390个属的真菌,从根际-根表-根内,其中25个细菌属和10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共变化网络分析表明:在马缨杜鹃根系不同生态位间,除Waitea外,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在内的8个差异真菌菌属均与细菌菌属显著相关,它们相互作用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Bryobacter、Nocardia、Rhizomicrobium和Telmatobacter等核心菌属对马缨杜鹃根系微生物群落
方敏徐小蓉唐明唐婧
关键词:马缨杜鹃生态位
管氏肿腿蜂密度对其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本研究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雌成蜂为研究对象,拟探明寄生蜂密度对其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为该寄生蜂行为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0.350~0.450 g)为寄主,设置8种不同雌蜂密度(1~8头/寄主),对比分析不同雌蜂密度下,管氏肿腿蜂的寄生行为和效能,以及雌蜂生殖力和子代适合度变化。结果表明,随雌蜂密度增加,管氏肿腿蜂蛰刺发生前历时、寄主麻痹历时及产卵前历时均缩短。基于Hassell-Varley数据模型分析(E=0.9023×P^(-0.9378)),雌蜂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雌蜂间的干扰降低了寄生效能。雌蜂生殖力随其密度增加而降低,单雌平均产卵量及产雌量明显下降,雌蜂密度为1头/寄主时,单雌产卵量分别是4头/寄主和8头/寄主处理下的1.4倍和2.4倍。子代适合度也随雌蜂密度增加而变化,子代发育历期明显缩短,低龄幼虫存活率和单雌体重均下降。雌蜂密度为1头/寄主时,其子代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26.7 d,8头/寄主时最短,平均为24.0 d。雌蜂密度为1头/寄主时低龄幼虫存活率和单雌体重分别是8头/寄主时的1.1倍和2.1倍。随雌蜂密度增加,子代雄性比呈小幅下降趋势,大多数处理子代雄性比低于15%。多头雌蜂寄生可提高克服寄主效率,缩短子代发育历期,增加子代数量,雌蜂密度为4头/寄主时可达到繁殖利益最大化。
牛国霜李莉唐明
关键词:管氏肿腿蜂生殖力
贵州某煤矿区周边耕地土壤有效态砷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操作简单、高效且适合某煤矿区周边土壤砷有效态的提取方法,贵州以某矿区周边土壤(4个点位S1~S4)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提取剂(DPTA-CaCl_(2)-TEA、KH_(2)PO_(4)、NH_(4)H_(2)PO_(4)、NaHCO_(3)、CaCl_(2))对土壤中有效态砷进行提取,筛选出高效的提取剂。结果表明:(1)5种提取剂对土壤中有效态砷提取效果差异较大,提取能力大小依次为:NH_(4)H_(2)PO_(4)>KH_(2)PO_(4)>CaCl_(2)>NaHCO_(3)>DPTA-CaCl_(2)-TEA;(2)NH_(4)H_(2)PO_(4)溶液对土壤有效态砷的提取量分别为13.20(S1),10.95(S2),12.64(S3),5.46(S4)mg/kg;(3)就同一提取剂而言,不同土壤的提取效率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砷、全镉和全锌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效态砷含量;(4)建议选用0.05 mol/L NH_(4)H_(2)PO_(4)对该矿区周边土壤有效态砷进行提取。
商成梅龙胜楼欧灵芝唐明唐明孙媛媛
关键词:耕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