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中光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煤矿
  • 3篇围岩
  • 3篇煤矿安全
  • 2篇优化设计
  • 2篇综采
  • 2篇综采工作
  • 2篇综采工作面
  • 2篇围岩变形
  • 2篇留设
  • 2篇煤柱
  • 2篇煤柱留设
  • 2篇工作面
  • 1篇单轴
  • 1篇单轴压缩
  • 1篇等值
  • 1篇等值线
  • 1篇地压
  • 1篇电源
  • 1篇电源管理
  • 1篇电源系统

机构

  • 14篇瓦斯灾害监控...
  • 14篇中煤科工集团...
  • 5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江苏建筑职业...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科罗拉多矿业...
  • 1篇贵州兴安煤业...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14篇孙中光
  • 4篇苟怡
  • 1篇李磊
  • 1篇孙东玲
  • 1篇游青山
  • 1篇张益东
  • 1篇武文宾
  • 1篇季明
  • 1篇孟小红
  • 1篇李勇
  • 1篇谭凯
  • 1篇戴书球
  • 1篇刘程
  • 1篇刘亚辉
  • 1篇何青松

传媒

  • 3篇煤矿安全
  • 3篇能源与环保
  • 1篇煤矿机械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煤炭工程
  • 1篇中州煤炭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 1篇采矿与岩层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砂岩峰后应变卸载围压摩擦滑动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进入深部采矿活动后,围岩受工程扰动后进入峰后阶段,其力学性质较峰前有较大差异。探究其峰后卸围压过程中应力、应变响应特性对巷道支护而言至关重要。利用MTS815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砂岩峰后固定轴向应变卸载围压试验。探讨了卸载围压过程中砂岩相关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围压内,峰值强度和峰后残余强度均符合线性MohrCoulomb强度准则。峰前加载段,剪应力比K随轴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速率逐渐减慢,在轴向应力达到峰值强度时,K值达到最小值0;在轴向应力达到峰值后,K值开始逐渐增大,到残余段时,K值保持不变。
李磊李磊
关键词:砂岩围岩变形
破碎煤岩样压实特性及渗透率演化实验被引量:1
2021年
采空区煤体压实特性及其渗透率演化特征对煤矿安全高效开采至关重要,但上述参数很难在现场直接测量。本文利用损伤煤岩体渗流试验系统进行了破碎煤样三轴加载下的压实和渗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应力下,单粒径煤样的应变小于混合粒径、孔隙率大于混合粒径;②破碎煤样三轴压缩下存在快速压实和缓慢压实两个阶段,快速压实阶段的应变和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强,而缓慢压实阶段的应变和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较弱;③破碎煤体在三轴加载下,其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呈指数关系、与孔隙率呈幂函数关系。
孙中光
关键词:应力敏感性三轴压缩
循环荷载作用下红砂岩能量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岩石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天然介质,由随机分布的晶粒和裂隙构成。结合红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重新划分了加卸载过程中的应变能密度的组成,包括塑性应变能密度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后者为裂隙应变能密度与基质应变能密度之和,旨在进一步探索红砂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能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应力水平的升高,各应变能均呈指数式增长,弹性应变能占主导,为60%~80%,其中基质应变能基本不低于70%,塑性阶段,二者增速降低;②将整个加卸载过程分为3个应力水平阶段:低于20%应力水平、20%~70%应力水平和大于70%应力水平,与岩石单轴载荷作用下的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具有一致性;③弹性能量指数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在65%~75%应力水平时出现最大值,该应力状态下岩石启动岩爆的可能性增加,回弹变形指数整体呈降低—波动—升高—降低的趋势,反映岩石内部基质与裂隙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工程岩体稳定性及冲击危险性提供参考。
郭红军季明孙中光周舟
关键词:红砂岩循环荷载应力水平岩爆
我国煤矿瓦斯灾害超前大区域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及展望被引量:17
2022年
为满足煤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防突的迫切需求,推动煤矿大区域瓦斯灾害治理技术体系发展,针对传统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技术“钻不深、抽不出、检不了”等技术难题,系统分析近年来定向钻进、地面井、分段水力压裂、深孔取样、随钻探测等技术与装备在各大矿区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目前已形成了基于大区域超前随钻地质勘探及预测、大区域地面及井下瓦斯抽采、非接触式连续在线动态预测等关键技术组成的煤矿瓦斯大区域治理技术体系,为推动煤层瓦斯治理技术的升级变革,实现不用或少用专用瓦斯治理巷道综合治理煤矿大区域瓦斯的目的奠定了基础。最后指出未来将发展核磁探测、伽马、雷达、深孔光纤等探测技术,以实现煤岩及地质异常体识别、瓦斯参数精确测定;发展地面水平井体积压裂高效开发及井上下联合增渗等技术,以提升井上下联合预抽效果;发展区域化超大流量压裂泵组或压裂工厂、连续油管压裂等技术与装备,以提升煤矿井下区域化增渗效果;发展风险信息融合感知、突出前兆特征智能识别、瓦斯超限预警等技术,以实现区域连续精准预测及智能预报警。
刘程孙东玲孙东玲李良伟武文宾
关键词:瓦斯灾害预测预警
煤矿安全风险分析系统研究和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信息化手段不足的问题,采用AHP与Delphi法,结合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案,充分识别我国煤矿安全风险因素,研究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分析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基于SOA技术架构和数据仓库,采用C#语言开发,实现煤矿风险分析系统,量化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科学、客观、系统地分析煤矿安全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减少煤矿的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活动。
张兰戴书球孙中光孙中光
关键词:指标体系煤矿安全风险分析
基于RS485串口通信的控制执行时间测试方法被引量:5
2018年
阐述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控制执行时间测试的重要性,针对使用RS485总线进行传感器数据传输的系统,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传感器及控制执行器的数据进行分站控制执行时间的测试方法;通过示波器测试出控制执行器的反应和动作时间,最终得到总的控制执行时间。研究表明,相比采用秒表等工具进行测试,该方法更加的快捷、准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扩展性更强。
何青松何青松
关键词:安全监控系统软件模拟RS485总线串口通信
大数据环境下煤矿安全产品协同开发质量管控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6年
煤矿安全产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保证,随着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研发更加先进可靠的煤矿安全产品成为了各大煤矿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煤矿企业只是从事煤矿开采相关工作,其所需的安全产品研发必须依托与外部相关企业的协同来完成。因此,在煤矿安全产品协同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其质量进行管控,保证所开发的安全产品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成为了煤矿安全产品协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基于此,从大数据角度探讨和分析了目前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在煤矿安全产品协同开发中的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对促进大数据在煤矿安全产品协同开发中的应用,提高煤矿安全产品协同开发的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苟怡孙中光
关键词:大数据
矿井安全监控备用电源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被引量:6
2017年
从组成备用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和电源管理系统入手,介绍非矿山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矿井安全监控备用电源系统的现状;在结合矿井特殊的应用环境的基础上,对影响备用电池失效的关键机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矿井安全监控备用电源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即优化电池选型,优化充电技术,监控智能化及自适应,网络组建,集成化、高密度化及高频化,备用时间延长等,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游青山苟怡孙中光
关键词:备用电源电源管理智能充电
基于幂函数分布的砂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岩石应力应变关系和损伤演化规律,假定微元的统计强度概率服从幂函数分布,推导了单轴应力条件下岩石的损伤本构方程;考虑围压条件下岩石峰后的残余强度,推导了三轴应力下岩石修正的损伤本构方程,并分别采用砂岩试样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单轴载荷下岩石的损伤本构方程能够较好的表述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应变软化阶段以及峰值应变和峰值强度特征;(2)单轴应力下岩石的损伤演化和加载过程中岩石裂隙的演化有良好的相关性;(3)修正的损伤本构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三轴应力状态下岩石峰前非线性、应变软化以及峰后残余强度特征;(4)随着围压的增大,损伤-应变曲线逐渐变缓,岩石抵抗损伤的能力将逐步加强.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岩体损伤失效性分析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季明孙中光刘文朋张益东
关键词:裂隙本构方程
双巷布置综采工作面煤柱合理宽度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针对察哈素煤矿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因留设煤柱不合理而产生的双巷间围岩变形和破坏问题,利用工程类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巷道失稳原因和煤柱的合理宽度,并在现场进行了煤柱优化试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察哈素煤矿地质及生产条件不适合留设窄煤柱,工作面煤柱宽度不足导致巷道两侧支承压力叠加,使得巷道维护困难。通过对比布设不同煤柱时采场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情况,得出该矿合理的煤柱宽度为35m,优化设计有效改善了巷道失稳问题,并且提升了经济效益。
谭凯孙中光林引李帅崔少鹏
关键词:煤柱留设窄煤柱数值模拟优化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