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虹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潮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窒息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窒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解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血
  • 1篇新生儿血清
  • 1篇血清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曾虹
  • 5篇李建东
  • 4篇李奕婵
  • 3篇丁仰君
  • 2篇陈锐佳
  • 2篇王伟聪
  • 1篇邱秋香
  • 1篇刘德昭

传媒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儿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3对配方奶喂养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421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检测血清25-(OH)D水平,依据检测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充足三组,每组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予补充维生素D3制剂3个月,低剂量组400 IU·d^(-1),高剂量组800 IU·d^(-1)。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各组别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25-(OH)D的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患儿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别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患儿按高剂量治疗后未出现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充足水平比例达90.0%。结论:早产儿出生后补充800 IU·d^(-1)维生素D3效果优于400 IU·d^(-1)的补充剂量,且安全。
马裕斌李建东王伟聪曾虹朱锡彬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早产儿
新生儿血清Leptin表达与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瘦素(leptin)表达与足月新生儿营养状况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在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120例,按出生体重分为3组,每组40例:小于胎龄儿组(SGA)、适于胎龄儿组(AGA)、大于胎龄儿组(LGA)。三组新生儿均于入院后立即抽取空腹上肢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的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Leptin水平。并测量新生儿体重(Wt)、身高(Ht)、体重指数(BMI)、上臂围/头围比值(MAC/HC)、新生儿皮褶厚度等形态学指标。结果适于胎龄儿组(AGA)和大于胎龄儿组(LGA)的新生儿的血清Leptin、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出生体重、身高、BMI、MAC/HC、皮褶厚度(SFT1和SFT2)均比小于胎龄儿组(SGA)显著增高(P<0.05);新生儿血清Leptin表达与出生体重、身高、BMI、MAC/HC、皮褶厚度(SFT1和SFT2)、ALB、Hb、TF分别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可作为评估胎儿宫内发育与新生儿早期营养状况的参考指标。
李奕婵丁仰君曾虹刘德昭
关键词:新生儿瘦素营养状况
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传统的对因、对症治疗基础上,根据应用静脉营养与否分成静脉营养组跟对照组,对体重增长及各种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静脉营养组的体重增长快,出院时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且静脉营养组患儿未发生静脉炎、高血糖、胆汁淤积、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营养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更快更早的增长体重,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不良反应少,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李奕婵丁仰君曾虹
关键词:静脉营养早产儿体重增长
维生素E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最佳剂量和临床疗效。方法:84例早产儿均分为大剂量VE组[20 mg/(kg·d)]、小剂量VE组[5 mg/(kg·d)]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奶粉、营养支持治疗,大、小剂量VE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剂量VE口服,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早产儿治疗前及治疗第1、第2、第3及第4周时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清铁(SF)含量及总铁结合力(TIBC),比较治疗前后早产儿血清中的VE浓度;记录3组早产儿治疗过程中输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早产儿治疗前Hb、RBC、Hct、Ret、SF含量及TI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第3及第4周时VE组Hb、RBC、Hct、Ret高于对照组,SF含量及TIB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第2、第3及第4周时大剂量VE组Hb、RBC、Hct、Ret、SF含量及TIBC与小剂量V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早产儿血清V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VE水平表现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剂量VE组早产儿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小剂量VE[5 mg/(kg·d)]可有效预防早产儿贫血,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
马裕斌曾虹李建东陈锐佳
关键词:贫血血液学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1周内呼吸、肌张力、惊厥及意识障碍等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按照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标准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减轻急性脑损伤,促进脑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是早期干预治疗HIE的积极方法。
马裕斌曾虹李建东陈锐佳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鼠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以及窒息后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并将新生儿窒息分为轻度窒息组(98例)和重度窒息组(38例),对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和回归分析找出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多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结果:羊水混浊为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脐带绕颈。重度窒息组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为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且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合理复苏、羊水混浊、脐带绕颈明显相关。结论:找到适于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措施,加强对新生儿窒息病因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监护及产、儿科的合作,对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防止多脏器损害的发生,提高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和治疗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马裕斌曾虹李建东王伟聪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窒息原因多脏器损害
足月小于胎龄儿医院感染因素临床相关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医院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足月小于胎龄儿病例的相关资料,将生后24小时入院、住院时间>48 h、排除产前细菌感染史的病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出生体重<1.8 kg、胎膜早破>12 h、羊水混浊等13项因素作为可疑危险因素,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足月小于胎龄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12 h、羊水粪染、37周≤胎龄<40周、出生体重<1.8 kg、开奶时间>5 d、住院时间>10 d、反复吸痰(插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8项因素与医院感染相关;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8 kg、胎膜早破>12 h、住院时间>10 d为足月小于胎龄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预防足月小于胎龄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为加强产前保健,定期产前检查,从根本上减少足月小于胎龄儿的出生;对于妊娠超过37周,胎膜早破>12 h病例,应适时终止妊娠;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患儿,应严格执行NICU的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马裕斌曾虹邱秋香
关键词:足月小于胎龄儿医院感染
窒息新生儿尿液KIM-1变化与窒息后肾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尿液KIM-1变化与窒息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40例,按窒息严重程度分为2组:轻度窒息组(出生1分钟Apgar评分4~7分);重度窒息组(出生1分钟Apgar评分0~3分),每组各20例。另选取同期无窒息的健康新生儿20例(出生1分钟Apgar评分8~10分)。三组新生儿均于生后第一天用婴幼儿集尿袋收集尿标本4mL。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法检测尿中KIM-1和β2-MG的水平,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尿素氮(BUN)以及肌酐(Cr)水平。结果①三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窒息新生儿尿液中KIM-1和β2-MG水平、重度窒息组的血清BUN和Cr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重度窒息组尿液中KIM-1和β2-MG水平、血清BUN和Cr水平均比轻度窒息组显著增高(P<0.05);③窒息新生儿后尿液KIM-1与尿液β2-MG、血清BUN、血清Cr分别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肾损伤时尿液KIM-1水平明显增高;尿液KIM-1可作为判断早期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李奕婵丁仰君曾虹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尿液
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新生儿,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PDA的5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的为治疗组,28例未做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30例PDA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23例闭合,6例未闭;28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13例自然闭合,治疗组闭合率76.7%,对照组自闭率46.4%,治疗组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布洛芬治疗组患儿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黄疸、尿少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
李奕婵曾虹李建东
关键词:布洛芬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