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青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废水
  • 2篇印染
  • 2篇印染废水
  • 2篇降解
  • 2篇固定床
  • 2篇海绵铁
  • 2篇感应热
  • 1篇偶氮染料
  • 1篇染料
  • 1篇染料废水
  • 1篇脱色
  • 1篇脱色研究
  • 1篇吸附剂
  • 1篇吸附剂处理
  • 1篇降解机理
  • 1篇降解偶氮染料
  • 1篇共沉淀
  • 1篇共沉淀法
  • 1篇共沉淀法制备
  • 1篇复合材料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毛勇
  • 5篇李青
  • 3篇靳菁
  • 3篇李剑超
  • 3篇汤晓欢
  • 3篇徐娜
  • 2篇王明
  • 1篇赵英花
  • 1篇刘媛
  • 1篇郑伟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绵铁感应热固定床对染料废水脱色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感应热固定床(IHBF)在有机废水非均相反应中,通过能量靶向作用于磁性滤料微界面,形成固液相界面高温微反应区,实现了有机废水低能耗高效降解.本文探讨了海绵铁感应热固定床处理直接紫D—BL废水的运行条件和机理.结果表明,在进水pH值6-7,水温为30℃,HRT为2.08min的条件下,运行30min后脱色率高达93.5%.降解溶液的uv—vis结果表明,直接紫D—BL在554nm和220nm的特征峰消失.通过SEM—EDS技术对Ni-SI降解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降解后Ni-SI中的Fe形成了Fe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根据降解、表征分析其反应机理,推断是直接紫D—BL首先吸附在海绵铁颗粒表面,接着铁与水反应产生的H1在Ni的催化和局部高温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氢自由基,并与直接紫D—BL发生催化还原反应,使得分子中最毒性的共轭双键和苯环断开而降解.此外对酸性黑10B废水、直接大红D—GLN废水和实际染料废水分别进行试验,脱色率分别达到82%、78%、81%左右,表明海绵铁感应热固定床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王明李剑超毛勇李青徐娜靳菁郑伟
关键词:海绵铁脱色染料废水降解机理
基于感应热固定床的CWPO降解偶氮染料实验研究
2014年
感应热固定床(IHFB)作为新型热传递方式下非均相反应器,利用感应加热铁磁材料将热量传递至液相,形成固液界面高温微反应区,促进有机废水降解.实验以海绵铁为感应内核,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C包覆表层负载NiO的感应热催化剂(mNiO/C),在传统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法(CWPO)中引入感应热代替传统加热,建立新的基于感应热固定床的CWPO工艺(iCWPO),使其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对有机底物的高效降解.以直接紫D-BL模拟废水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进水条件对iCWPO降解染料的影响,对感应热微观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用UV-Vi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依赖于微界面高温的iCWPO降解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加热的CWPO,彻底破坏了可见光区染料的显色基团NN键,对紫外光区苯环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毛勇李剑超李青汤晓欢刘媛王明
关键词:感应热CWPO海绵铁偶氮染料固定床
印染废水处理材料发展及应用研究
2013年
文章阐述了印染废水处理材料在国内外取得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吸附剂、滤膜、絮凝剂、半导体材料等试剂除印染废水的优缺点、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应根据实际生产状况来选择经济、高效的处理材料。
李青汤晓欢毛勇
关键词:印染废水
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印染废水是我国目前主要有害、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利用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应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重复使用等特性。介绍了在活性炭、纤维素、壳聚糖、海绵铁等不同类型吸附剂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对其改性的研究和应用,并对改性吸附剂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汤晓欢毛勇靳菁徐娜李青
关键词:印染废水吸附剂改性
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硅-锆除氟复合材料及物相表征被引量:4
2013年
以氧氯化锆和硅酸钠的盐溶液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硅-锆复合的新型除氟材料(Si-Zr),利用SEM、FTIR和XRD分析了其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研究了相关的制备参数对材料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0℃高温焙烧条件下的新型Si-Zr表面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材料对氟离子的吸附;材料中Zr与Si以Si—O—Zr复合氧化物的形态结合,其性质结构稳定,对氟离子吸附后不易脱附。在制备参数中,焙烧温度、硅与锆摩尔比和焙烧时间对材料除氟性能的影响较大。
毛勇李剑超李青赵英花靳菁徐娜
关键词:除氟共沉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