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萍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生态修复
  • 2篇土壤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沙地
  • 1篇沙漠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功能区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粒径
  • 1篇土壤特性
  • 1篇评价指标
  • 1篇群落
  • 1篇维数
  • 1篇物种
  • 1篇粒径
  • 1篇粒径分布

机构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篇高吉喜
  • 3篇王亚萍
  • 2篇栗忠飞
  • 2篇田美荣
  • 1篇高志球
  • 1篇嵇萍
  • 1篇童明坤
  • 1篇刘志强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适宜物种的评价指标
2016年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多处于沙化区,生态环境脆弱、抗干扰能力弱。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为干扰严重、风蚀现象突出等原因,已经给华北、华东等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修复刻不容缓。筛选适宜的生态修复物种是实施高效生态修复的前提,而物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首要工作。为此,根据稳定性和持久性、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综合性与主导性筛选原则,进行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植被适宜性评价体系指标筛选,确定3个一级指标,包括一般生态适宜性、防风固沙效果、经济管理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16个具体指标。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适宜物种筛选,可提高生态修复效率,为从根本上提升生态功能奠定基础,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嵇萍高志球高吉喜田美荣王亚萍
关键词:生态修复评价指标
生态修复区植物群落土壤粒径的分维特征被引量:20
2017年
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维特征是反映土壤质地与肥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土壤分形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多伦县防风固沙区生态修复植物群落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区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其分形维数在1.962~2.260,依次为:荒草地<柠条林<白桦林<杨树林<樟子松林<黄柳和旱柳混交林<榆树林<山杏林。(2)分形维数与不同粒级含量的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分形维数与<0.002、0.002~0.1 mm粒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0.25~0.5 mm粒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0.1~0.25、0.5~2 mm的粒径含量相关性不明显。(3)研究区0~20 cm土壤的分形维数较大,浅层土壤得到较好的改善,20 cm以下深层土壤改良的效果并不明显。本研究说明,多伦县防风固沙区经过十几年的生态修复,不同生态修复植物群落下土壤粒径分布具有不同特点,与未修复的荒草地相比分形维数偏大,土壤质地有所改善。
刘志强高吉喜田美荣栗忠飞王亚萍童明坤
关键词:生态修复粒径分布分形维数
内蒙古呼伦贝尔南部沙带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理化特性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解呼伦贝尔沙漠人工植被恢复进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效应,论文选取呼伦贝尔沙地人工和自然状态下植被恢复的2个系列、7种样地类型开展研究。结果显示:1)随植被恢复年份的增加及流动沙丘向固定沙丘的演进,地上植被生物量、盖度显著增加;2)2个系列样地土壤有机C含量均随植被的发展而显著增加,土壤上层显著高于中、下层;3)土壤全N、全P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C基本一致的同向变化规律,土壤全K含量在各样地间、各土壤层间基本相当;4)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也出现增加,但总体上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人工植被恢复1~3 a内,土壤养分含量与流动沙丘基本相当,但当恢复到5 a以上后,地上植被的发展对土壤特性的改良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沙漠化逆转程度显著提高。然而,拥有更高植被盖度及生物量的8 a人工植被恢复样地,有机C、全N等含量却显著低于自然状态下的固定沙丘样地,可见,当地人工植被恢复的同时,更应注重自然植被的保护。
栗忠飞高吉喜王亚萍
关键词:沙漠化土壤特性植被恢复呼伦贝尔沙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