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海峰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闪
  • 3篇电荷结构
  • 3篇正地闪
  • 3篇雷暴
  • 3篇降水
  • 2篇雷暴单体
  • 1篇电荷
  • 1篇电荷转移
  • 1篇飑线
  • 1篇飑线过程
  • 1篇雷达
  • 1篇雷达回波
  • 1篇回波
  • 1篇层结
  • 1篇大气层
  • 1篇大气层结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作者

  • 5篇石海峰
  • 4篇郭凤霞
  • 2篇鲍敏
  • 2篇刘祖培
  • 2篇李雅雯
  • 1篇李扬
  • 1篇王昊亮
  • 1篇吴鑫
  • 1篇江涛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降水退屏蔽作用及反极性电荷结构下正地闪发生条件的模拟
由于正地闪发生的稀有性和观测的困难性,计算机数值模拟对于正地闪的研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对于正地闪成因的研究前人进行了很多猜测和验证,但对于雷暴单体中降水退屏蔽作用和正地闪之间的关系缺少相应的数值模拟验证。因此本文化繁为简...
石海峰
关键词:正地闪雷暴单体
弱雷暴中降水退屏蔽作用和正地闪的关系
为了验证弱雷暴中是否会由于降水退屏蔽作用导致正地闪的发生,建立了典型的雷暴云三极性电荷结构模型,利用现有的闪电放电参数化方案,通过改变中负和下正电荷区的高度和电荷浓度进行的对比实验,对弱雷暴中降水退屏蔽作用和正地闪发生之...
石海峰郭凤霞王昊亮陆干沂刘祖培鲍敏李雅雯
关键词:雷暴电荷结构降水正地闪
文献传递
雷暴单体中降水退屏蔽作用和正地闪之间的关系
2017年
为了验证雷暴单体中是否会由于降水退屏蔽作用导致正地闪的发生,建立了典型的雷暴云三极性电荷结构模型,利用现有的闪电放电参数化方案,通过改变中负和下正电荷区的高度和电荷密度进行的对比试验,对雷暴单体中降水退屏蔽作用和正地闪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雷暴单体中发生降水时,引起的雷暴云中负和下正电荷区高度下降以及电荷密度的减小会使雷暴云中电场和电势的分布发生变化。当中负和下正电荷区的高度降低时,模拟域内最大电场强度降低,最大电场强度处电势增大,最大电场强度处和地面之间电势差增大,使正先导更容易发展到地面形成正地闪。当中负和下正电荷区的电荷密度减小时,模拟域内最大电场强度降低,最大电场强度处电势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在电势增大过程中最大电场强度处和地面之间电势差增大,正先导也更容易发展到地面形成正地闪。因此,雷暴单体中降水退屏蔽作用对正地闪的发生是有利的。
石海峰郭凤霞王昊亮陆干沂刘祖培鲍敏李雅雯
关键词:雷暴电荷结构降水正地闪
冰相粒子的相对增长对非感应起电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深入认识不同条件或不同区域中冰相粒子相对增长状况对雷暴云内非感应起电过程的影响,将基于S91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引入到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模拟分析了一次典型雷暴过程的霰粒和冰晶的生成和消耗过程以及随高度的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雷暴云成熟时期不同时刻霰粒子和冰晶的比含水量等的增长变化状况,将不同时刻霰粒子-冰晶之间非感应起电的电荷转移极性和量级,与霰粒子和冰晶的相对增长状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霰粒和冰晶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温度和液水含量条件而通过不同的微物理过程增长或消耗;细微的温度或液水含量条件的差异都会影响两类粒子的相对增长快慢;而两类冰相粒子中相对增长更快的粒子荷正电,增长更慢的粒子荷负电,相对增长的快慢决定了两种冰相粒子在非感应起电过程中所带电荷极性和量级。
梁梦雪郭凤霞吴鑫江涛石海峰
关键词:电荷转移
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为深入了解飑线的触发机制和其地闪活动演变特征,本文利用全国地闪定位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分析了发生在安徽和江苏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的天气背景、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雷达回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飑线的发生依赖于"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低层的辐射逆温层加剧了不稳定能量的积累,槽前高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同时低涡和切变线提供动力条件。此次飑线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一般集中于45~55 d BZ的强回波区,而正地闪更容易发生于强对流中心外围30~45 d BZ的次强回波区内,负地闪和正地闪的频数演变特征在飑线成熟阶段基本一致,但正地闪在对流云体减弱时却显得相对活跃。地闪活动集中于回波顶高8~14 km且40 d BZ回波顶高突破了0℃层结高度尤其是突破了-10℃的区域。随着对流系统的减弱负地闪的发生位置更加趋近于强回波中心,而正地闪主要分布于回波单体之间的过渡区,对单体的对流强度要求较负地闪要低。
郭凤霞刘祖培鲍敏李雅雯石海峰李扬
关键词:飑线地闪大气层结雷达回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