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佳佳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生计
  • 2篇生计资本
  • 2篇农户
  • 2篇农户生计
  • 2篇乡村
  • 1篇低丘
  • 1篇低丘缓坡
  • 1篇地貌
  • 1篇调查数据
  • 1篇新区
  • 1篇三峡库区
  • 1篇生计策略
  • 1篇生计转型
  • 1篇生态适宜性
  • 1篇生态适宜性评...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农田
  • 1篇乡村旅游
  • 1篇两江

机构

  • 7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作者

  • 7篇蒋佳佳
  • 5篇邵景安
  • 2篇张仕超
  • 2篇谭少军
  • 1篇李孝坤
  • 1篇周春蓉
  • 1篇曹飞
  • 1篇孙静
  • 1篇王超超
  • 1篇李赛男
  • 1篇谢玲
  • 1篇马雪莹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研究——以重庆市木朗煤矿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隐患点),尤其现有地貌和利用方式距离原有地貌和利用方式的偏差大小,细化了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体系: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技术、土地平整与表土剥覆技术、沟道再造与道路工程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并选择重庆市綦江区木朗煤矿进行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体看,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表起伏的大小,控制平地、山丘、洼地的配置形式,影响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貌的大致架构.但是,因缺乏对地貌形成中的自然因素及周围景观环境的考虑,塑造的地貌往往与周围原有地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运用微地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上对煤矿临时建设用地进行坡度设计、沟谷布局,参考仿自然地貌理论,协调重塑地貌与周围地貌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种理论结合指导的受损土地地貌重塑技术体系,从根本上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杜建平邵景安周春蓉周春蓉孙静
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乡村复兴探析——以重庆市万州区凤凰村乡村公园建设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乡村复兴是在乡村经济繁荣基础上的乡村精神文化的重建,包括乡村景观、产业、生态、文化的复归及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凤凰茶乡凤凰村乡村公园建设的实证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重塑从而实现乡村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以凤凰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和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为基础,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功能区建设打造乡村公园,乡村公园模式扩展强化了凤凰茶乡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凤凰村乡村景观、文化、产业、意象的重塑和复兴,并使乡村对城市形成一种有效的"乡村文化"输出。
王超超李孝坤李赛男谢玲蒋佳佳唐兄英
关键词:乡村旅游
耕地流转胁迫下农户生计多元化选择与可持续性水平——基于重庆市合川区188户的调查数据被引量:11
2019年
农户生计资源重组是在耕地流转胁迫下对经济机会的反馈响应。基于重庆市合川区川柠柠檬示范园188户耕地流转农户及其394块流转耕地地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流转农户劳动力特征和流转耕地的数量、质量及耕作半径特征,进而剖析耕地流转后农户多元化生计选择策略,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成果3方面构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计多样化指数、收入多样化指数、非农化水平及家庭纯收入指标,对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耕地流转致使农户自然资本严重减少,家庭生计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非农主导型转变,生计种类显著增加,趋于多元化。2)耕地流转后,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加,且农户生计资本属性间及各类型农户间的增长率存在分异。耕地流转导致5大资本失调,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降低。3)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可持续水平在流转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强度从大到小表现为非农主导型农户>农业主导型农户>非农型农户>纯农型农户。总之,农户在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的内部冲击下,生计资本得以重组,致使农户生计的分化与转型,而多元化生计有助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蒋佳佳张仕超邵景安王金亮
关键词:耕地流转农户生计生计资本生计策略
重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7
2019年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是协调城镇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首先界定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评价范围,提取低丘缓坡土地面积共为531.66 km^2。然后以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从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3个角度选取10个指标,应用生态适宜度模型建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生态适宜度等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单因子生态适宜性等级差异较大,其中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高等级为主,区位条件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2)研究区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以复盛、石船、鱼嘴和龙兴等地为集中适宜开发建设区。(3)通过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建设区。优先开发区面积为80.43 km^2,集中在西部河流两岸附近1000 m和东部槽谷地区;一般开发区面积为157.26 km^2,主要位于西部河流两岸250~350 m地带和铜锣山两侧槽谷地区;限制开发区面积为201.74 km^2,集聚在中部400~450 m台地区;禁止开发区面积为92.22 km^2,以'四山'地区为集中区。研究结果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蒋佳佳邵景安谭少军谭少军
关键词:低丘缓坡两江新区
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选址——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被引量:23
2018年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2)区位要素与综合适宜度空间分异明显,自然禀赋、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的适宜性表现为西部平坝、北部丘陵和中部河谷地带较高,而南部及"三山"(明月山、南华山和黄草山)地带较低,生态环境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反之,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适宜性格局亦表现为西部、北部和中部较强而南部较低的态势;(3)建设选址结果占基本农田的28.76%,同政府实际划定结果相比多出14.48%,说明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基于生态位、空间自相关和多元约束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选址工作。
谭少军邵景安张琳李春梅蒋佳佳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
土地流转农户生计转型中生计资本整合特征及效益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揭示土地流转下异质性农户的生计资本整合特征,该文基于267户流转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稳定型纯农户、非农化纯农户、稳定型兼业户、非农化兼业户和稳定型弃农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异质性农户生计资本差异,并采用雷达图、生计资本扰动指数与生计资本增长指数,剖析了异质性农户生计资本整合的方向、强度及效益。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前,非农化纯农户和非农化兼业户在人力资本、生活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上占优势,稳定型纯农户和稳定型兼业户在自然资本和生产资本上占优势;2)土地流转后,非农化纯农户和非农化兼业户侧重整合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而稳定型纯农户和稳定型兼业户侧重整合生产资本,稳定型弃农户整合方向不明显。3)生计资本扰动指数非农化纯农户(0.169)>非农化兼业户(0.144)>稳定型纯农户(0.124)>稳定型兼业户(0.105)>稳定型弃农户(0.098),生计资本整合强度非农化农户高于稳定型农户;4)生计资本增长指数非农化兼业户(0.135)>非农化纯农户(0.120)>稳定型兼业户(0.094)>稳定型弃农户(0.093)>稳定型纯农户(0.088),生计资本整合效益非农化农户亦显著优于稳定型农户。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农户生计资本整合与土地流转互动机制的认识,以期为促进土地顺畅流转实现"失地/得地"农户的生计可持续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张仕超郑栋升蒋佳佳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流转农户生计生计资本生计转型
三峡库区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曹飞邵景安马雪莹马雪莹杜建平蒋佳佳蒋佳佳
关键词:三峡库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