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金星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再结晶
  • 2篇连铸
  • 2篇板坯
  • 1篇道次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压下率
  • 1篇轧压
  • 1篇织构
  • 1篇中高碳钢
  • 1篇碳钢
  • 1篇冷轧
  • 1篇冷轧压下率
  • 1篇力学模型
  • 1篇连轧
  • 1篇连铸板坯
  • 1篇连铸连轧
  • 1篇静态再结晶
  • 1篇二次再结晶
  • 1篇高碳钢

机构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鲍思前
  • 4篇郭金星
  • 3篇赵刚
  • 1篇陈建徽
  • 1篇宋娜娜

传媒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特殊钢
  • 1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CSP工艺的75Cr1钢动态再结晶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Thermecmastor-Z实验系统对75Cr1钢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速率和不同变形温度下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75Cr1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下更容易发生。根据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相关性,得到的75Cr1钢在950~1150℃的变形激活能和应变指数分别为388.862 k J/mol和5.3。由此建立了动态再结晶峰值应变、稳态应变和临界应变模型。
彭联鲍思前赵刚郭金星宋娜娜
关键词:奥氏体动态再结晶
冷轧压下率对Hi-B钢初次及二次再结晶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CSP工艺制备Hi-B钢,设计了从冶炼到二次再结晶退火的一系列工艺,借助EBSD和XRD技术对不同冷轧压下率下Hi-B钢初次及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冷轧压下率试样中,初次再结晶织构特征总体上相同,主要以γ织构({111}<112>和{111}<110>)为主。同时,冷轧压下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二次再结晶Goss织构的演变,过大或过小的压下量都不利于二次再结晶Goss晶粒的异常长大。
汤顺启鲍思前陈建徽赵刚彭联郭金星
关键词:冷轧二次再结晶织构
2种流程生产的中高碳钢的差异及产生原因被引量:7
2016年
针对传统流程和薄板坯连铸连轧2种流程生产的中高碳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流程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铸坯的冷却速度和凝固速度快,钢中易偏析元素来不及扩散偏聚,非金属夹杂物也不易聚集长大,碳的最大偏析度为1.16,较传统流程有明显改善,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非金属夹杂物的尺寸较细小但数量明显多于传统流程。同时,由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具有铸坯加热温度低、在炉时间短的特点,有利于降低铸坯表面碳的扩散速度,减少脱碳量,脱碳层深度小于板带厚度的1.0%,为传统流程脱碳层深度的30%~60%。
鲍思前赵刚郭金星彭联汤顺启
关键词:薄板坯连铸连轧中高碳钢
30CrMo钢60mm连铸板坯双道次压缩的奥氏体静态再结晶被引量:3
2016年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机上利用双道次压缩方法实验研究30CrMo钢60 mm连铸板坯高温变形道次间隔时间内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分析温度(1000~1150℃),变形量(0.1~0.22),变形速率(0.1~10 s^(-1))以及道次间隔时间(1~80 s)对其静态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形量、变形速率及道次间隔时间的增加都会促进30CrMo钢的静态再结晶;30CrMo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184.45 kJ/mol;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郭金星鲍思前彭联汤顺启
关键词:30CRMO钢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