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氧
  • 2篇低氧诱导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低氧诱导因子...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1
  • 1篇对眼
  • 1篇新生血管生成
  • 1篇新生血管形成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形成
  • 1篇血栓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朱艳吉
  • 4篇隋爱玲
  • 3篇谢冰
  • 2篇苏婷
  • 1篇沈玺
  • 1篇焦秦
  • 1篇程瑜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微血管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5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76,口服羟苯磺酸钙)与试验组(n=76,口服羟苯磺酸钙+复方血栓通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眼底微血管检查指标、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2%高于常规组的76.32%(P<0.05)。治疗后,试验组视力(0.56±0.03)、黄斑厚度(303.29±4.40)μm、出血斑面积(1.83±0.08)mm^(2)、血管瘤体积(8.97±1.25)μm^(3)均优于对照组(0.41±0.07)、(0.41±0.07)μm、(2.10±0.15)mm^(2)、(11.53±1.06)μm^(3)(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浆黏度(1.78±0.25)mPa·s、全血高切黏度(4.42±0.31)mPa·s、全血低切黏度(9.11±0.67)mPa·s、纤维蛋白原(2.18±0.31)g/L均优于对照组(2.63±0.28)、(5.93±0.24)、(10.57±0.59)mPa·s、纤维蛋白原(3.25±0.47)g/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与复方血栓通胶囊联用治疗糖尿病所致早期视网膜病变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羟苯磺酸钙,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底微血管状态,调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朱艳吉隋爱玲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复方血栓通胶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液流变学
白细胞介素-10调控巨噬细胞以促进眼底新生血管形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眼底新生血管(NV)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及VEGF过表达(rho/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中IL-10的表达。应用IL-10基因敲除鼠,研究IL-10对视网膜、视网膜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结果·在OIR及rho/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中,IL-10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增加,IL-10的m RNA表达量也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L-10基因敲除鼠(IL-10-/-)由OIR诱导的新生血管和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均显著减少。并且,在IL-10基因敲除鼠中,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表达均减少。在IL-10基因敲除的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巨噬细胞受调控后数量减少。结论·IL-10通过刺激HIF-1α及VEGF、VEGFR1的表达而促进眼新生血管的形成。IL-10在视网膜缺氧时通过调控巨噬细胞,促进眼新生血管的形成。
隋爱玲苏婷高誉硕朱艳吉谢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巨噬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化抑制蛋白-1基因缺失对眼底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ID1)在眼底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激光光凝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以及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Rho-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OIR小鼠模型及Rho-VEGF转基因小鼠模型视网膜内ID1的定位及mRNA含量。采用ID1基因敲除(ID1^(-/-))小鼠,按上述3种模型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比较ID1基因缺失对视网膜、视网膜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面积、数量的影响,探究ID1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相关因子如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VEG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2,VEGFR1/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已建立的OIR小鼠、Rho-VEGF转基因小鼠和CNV小鼠这3种眼底新生血管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D1^(-/-)小鼠的眼底新生血管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在ID1^(-/-)小鼠中,HIF-1α、VEGF以及VEGFR1的表达皆受到抑制。结论·ID1在缺氧或氧化损伤期间,促进HIF-1α、VEGF和VEGFR1的表达,从而促进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姚怡芸倪冬青苏婷隋爱玲姚艺璇朱艳吉谢冰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23 G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8年7月行PPV治疗Terson综合征者15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7~43个月,评估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视力(BCVA,log MAR)为0.42±0.25,优于术前的1.9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0,P=0.000)。术后并发症出现视网膜脱离者(1只眼)和眼压升高者(4只眼)。结论:23 G PPV可有效治疗Terson综合征,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姚艺璇蔡玉娟焦秦姚怡芸程瑜隋爱玲朱艳吉谢冰沈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