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宇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水质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鳞片
  • 2篇耳石
  • 1篇大型底栖无脊...
  • 1篇底栖无脊椎动...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营养状态指数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学评价
  • 1篇水质监测
  • 1篇年龄
  • 1篇年龄鉴定

机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湖南省水产科...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沈建忠
  • 7篇刘宇
  • 6篇刘其根
  • 5篇赵永晶
  • 5篇马徐发
  • 5篇李鸿
  • 2篇江敏
  • 2篇董攸
  • 1篇王钰博
  • 1篇黄央央
  • 1篇王炬光
  • 1篇王腾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利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疆乌伦古湖拟鲤生长退算材料和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以鳞片和微耳石为生长退算材料,用4种常用的鱼类生长退算方法(Dahl-Lea、Regression、Fraser-Lee和BPH方法)对新疆乌伦古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innaeus,1758)的生长进行了退算,比较分析了退算材料和方法对退算全长的影响,以此确定适宜的生长退算材料和方法。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哪种退算方法,用微耳石退算拟鲤生长的结果均好于鳞片,表现为退算全长更接近实测全长,与实测体长之间的差异百分比更小。用鳞片退算时,Dahl-Lea方法退算全长远小于实测全长,整体差异百分比高达-26.0%,与其他方法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效果最差;Regression、Fraser-Lee和BPH三种方法退算全长与实测全长之间的差异相近,差异百分比分别为-6.7%、7.0%和7.0%。用微耳石退算时,Dahl-Lea方法退算全长最接近实测全长,退算全长与实测全长之间的差异百分比最小,总体仅为-1.9%,效果最好;Fraser-Lee和BPH方法各龄退算全长与实测全长之间的差异百分比相等,在-1.4%-?3.2%之间,总体均为-2.6%,效果次之;Regression方法与Fraser-Lee和BPH方法之间虽然无显著差异,但退算全长与实测全长之间的差异百分比最大,总体为-4.5%,效果最差。
李鸿沈建忠刘宇赵永晶王炬光马徐发刘其根刘军李周永
关键词:鳞片
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4种钙化组织鉴定年龄的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对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4种钙化组织(鳞片、鳃盖骨、匙骨和耳石)的形态和年轮标志进行了描述,并对这4种钙化组织鉴定湖拟鲤年龄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在各钙化组织中,鳞片、鳃盖骨和微耳石磨片上检出的最大年龄均为6+龄,而星耳石、完整微耳石和匙骨上检出的最大年龄为5+龄。微耳石磨片上的年轮特征最为清晰,判别能力最高(94.0%),同一鉴定者两次年龄读数之间的吻合率也最高(95.1%),是湖拟鲤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鳞片和鳃盖骨的判别能力和同一鉴定者两次年龄读数间的吻合率次之,分别为92.0%、90.8%和87.5%、86.1%;4+龄及以下个体鳞片上的年龄读数与微耳石磨片吻合较好,而4+龄以上个体鳃盖骨上的年龄读数与微耳石磨片吻合较好,两者配合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鉴定效果。匙骨除个别年龄标志非常清楚外,其他大多因干扰轮纹过多或没有明显的年龄标志,判别能力最差,只有78.2%,同一鉴定者两次年龄读数之间,以及与微耳石磨片年龄读数之间的吻合率也较差,仅为55.7%和43.5%,不适于湖拟鲤的年龄鉴定。3+龄及以下个体完整微耳石和星耳石的年龄读数与微耳石磨片吻合较好,但4+龄及以上个体用完整微耳石难以准确确定其年龄,星耳石则效果更差。
李鸿沈建忠刘其根刘宇赵永晶马徐发王钰博刘军朱湘强
关键词:年龄鉴定鳞片耳石
藻类生物学评价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08年
藻类在监测水质方面的作用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利用藻类进行水环境监测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简述了现存量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等藻类生物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现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水质的藻类生物学评价提供参考。
刘宇沈建忠
关键词:藻类水质监测
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的生长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采集的1033尾标本,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退算材料,对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雌、雄个体均由7个年龄组(0^+~6^+龄)组成,相同年龄组雌鱼个体显著大于雄鱼。雌、雄鱼体重与全长表现为异速生长:W♀=0.9×10^-6TL^3.4606,W♂=1.0×10^-6TL^3.3964。用退算全长拟合的vco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雌性TL∞=300.9mm,k=0.1819/y,t0=-0.8432y;雄性TL∞=271.8mm,k=0.1974/y,t0=-0.6366y。体重生长参数为:雌性W∞=339.5g,k=0.1819/y,to=-0.8239y;雄性W∞=186.0g,k=0.1966/y,t0=-0.6450y。生长特征指数为:雌性φ=9.7089;雄性φ=9.5875。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6.0龄和5.6龄,拐点时全长和体重分别为214.2mm,104.3g和192.5mm,55.5g。与20世纪90年代种群相比,乌伦古湖湖拟鲤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呈现出个体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体盐度上升、SO4^2-和Cl^-含量升高以及种间饵料生物竞争加强。
李鸿沈建忠马徐发刘宇赵永晶刘其根刘军郝志才
新疆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被引量:13
2009年
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按季度对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进行了取样调查,共发现浮游藻类164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隶属于8门90属,其中Anabaena bergii为新疆新记录种,两种硅藻Chaetoceros sp.和Thalassionema sp.属于海产种类.各季种类组成均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蓝藻门和裸藻门次之,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种类均比较少.秋季种类最多,有141种;其次是夏季和春季,分别为128种和121种;冬季种类最少,仅有95种.中华小尖头藻、微小四角藻、小形月牙藻、小球藻及尖针杆藻为全年可见优势种;肘状针杆藻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构成优势种群;扭曲蹄形藻和椭圆小球藻仅在夏季构成优势种群,而水溪绿球藻和粗刺四棘藻仅在冬季构成优势种群.藻类生物量周年变动模式为单峰型,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夏季(6.77mg/L),最低值出现在冬季(1.45mg/L).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发现,30年来,乌伦古湖浮游藻类不仅在种类组成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数量上也显著着一定的增长,并以绿藻和硅藻类群的增长最为显著.
刘宇沈建忠李鸿赵永晶马徐发刘其根江敏董攸刘军郝志才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量
乌伦古湖水质及营养水平调查被引量:11
2008年
于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乌伦古湖(包括吉力湖和布伦托海)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年内的变化规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其营养水平现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乌伦古湖透明度年平均值为(2.53±1.07)m,叶绿素a年平均值为(3.59±18.34)mg/m3,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为(5.423±1.369)mg/L,总氮年平均值为(0.856±0.205)mg/L,总磷年平均值为(0.028±0.033)mg/L。布伦托海全年处于中营养水平,年平均TLI为38.51;吉力湖夏季已达到中度富营养水平,TLI为60.90,其余季节处于中营养水平。两湖TLI值均呈现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海滨浴场、小海子和中海子全年均处于中营养水平。中海子营养水平(TLI年平均值为44.02)略高于全湖平均值。后泡子夏季TLI为72.96,已达到重度富营养水平,其它季节处于中营养水平。此次调查还表明,养殖生产会加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总体上来看,乌伦古湖处于中营养水平,其中布伦托海水质好于吉力湖。
董攸江敏刘其根黄央央沈建忠刘军马徐发李周永郝志才刘宇
关键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营养水平
新疆乌伦古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3
2011年
乌伦古湖是我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二大湖泊和主要渔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区水体营养状况、生物群落组成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揭示该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6年11月至2008年7月设28个采样点对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到底栖动物87种,其中水生昆虫61种,占种类总数的70.1%,寡毛类14种,占总种数16.2%,软体动物7种,占总种数的8.0%,其它类5种,占总种数的5.7%.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年平均密度为1015.01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9.83 g/m2.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表现为冬季(1234.96 ind./m2)>春季(1044.47 ind./m2)>秋季(931.16 ind./m2)>夏季(849.44 ind./m2),生物量同样表现为冬季(13.54 g/m2)>春季(12.01 g/m2)>秋季(8.37 g/m2)>夏季(5.02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为2.19,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年均值为1.34.相关分析表明,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关键因子.
赵永晶李鸿王腾刘宇刘其根刘军郝志才朱湘强沈建忠
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