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基于CT图像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或决策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就诊于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43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EGFR突变组(n=68)和EGFR未突变组(n=75)。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由AI系统测定三期CT图像所得参数(恶性概率预测值、最大径、3D体积、CT值、能量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变量,建立模型并获得联合预测因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对联合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探讨AI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肺腺癌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系统测定三期CT图像所得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预测因子鉴别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880。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P>0.10(0.642),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基于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准确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肖兰闫思力许晓燕王彦龙刘宇
-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CT人工智能
- 小细胞肺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征象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征象,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疑似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多排螺旋CT诊断和病理学检查,分析影像学征象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5.2%,典型影像学征象为肿块影。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小细胞肺癌重要手段。
- 刘宇胡君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多排螺旋CT
- CT影像学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CT影像学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12月收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疾病类型划分为胰腺炎组70例和胰腺癌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征象包括病变区肿大、胰腺肿大、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等。胰腺炎组患者病变区肿大、密度不均匀、胰管远端扩张均匀、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周围脂肪层受累、大血管受累征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炎组患者胰管全长不均匀扩张、假性囊肿、胰腺钙化、胰后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鉴别诊断时应结合CT征象综合判断。
- 刘宇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腺癌CT影像学胰管扩张胰腺肿大
- 双能减影和常规DR对肺结节或肿块检出能力的比较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双能减影和常规DR对肺结节或肿块检出的能力。方法:对经CT证实的50例患者共104个肺结节或肿块(PNM)行双能减影(DES)和常规数字X线减影(CDR)检查。评价DES和CDR对PNM的检出能力,并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对于CT证实全部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67.3%(70/104)和52.9%(55/104),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9.33,P<0.01)。对于最大径>1 cm的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91.5%(43/47)和89.4%(42/4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P>0.05)。对于最大径≤1 cm的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47.4%(27/57)和22.8%(13/5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8.45,P<0.01)。结论:DES对PNM的检出能力优于CDR。
- 黄锐冯敢生杨炼刘宇李林叶遐玲
- 关键词:减影技术放射摄影术
- 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经术前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进行术前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横断位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计算出多层螺旋CT横断位和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胃癌检出率,以及T分期准确率和N分期准确率。结果 (1)70例胃癌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10例是早期胃癌,58例是进展期胃癌,2例没有采用手术治疗。CT诊断的进展期胃癌均为T4期,多层螺旋CT横断位图像检出了63例肿瘤,检出率为90%,多平面重建图像检出了66例肿瘤,检出率为94.29%。漏诊的均是早期胃癌,其中多平面重建图像多检出了3例早期胃癌。(2)依据多层螺旋CT图像的T分期准确的例数有57例,占83.8%,多平面重建图像横断位图像检出了44例,占64.7%,两者检出率比较,χ2=10.2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横断位和多图像三维重建可以观察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邻近结构,可以进行良好精准的术前分期,是胃癌治疗依据的不二选择。
- 刘宇胡君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 中药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对鼻息肉术后康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药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冲洗对鼻息肉术后康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鼻窦炎口服液鼻腔冲洗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各主观症状体征VA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鼻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Kenenedy)、鼻窦CT评分(Lund-Mackey)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的以及鼻窦炎性疾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NOT-2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对行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鼻黏膜的术后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 简雷朱宏飞邓可斌何庆文彭凌艳赵述艳刘宇徐庆
- 关键词: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布地奈德鼻窦炎口服液
- 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腰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价疗效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华佗夹脊穴、环跳(患侧)、秩边(患侧)、阿是穴,30 min/次,1次/d,5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腰三针,治疗频次同对照组,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均为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McGill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伤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指标变化,同时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腰椎MRI T2加权像中L_(3~5)椎体水平上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大小。结果:治疗后,2组简易McGill疼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McGill疼痛评分、ODI与腰大肌、竖脊肌同水平椎体面积比值呈负相关关系,JOA下腰痛评分与腰大肌、竖脊肌同水平椎体面积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腰三针可明显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竖脊肌和腰大肌横截面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而改善患者功能。
- 胡君刘宇李志超黄伟刘耕心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竖脊肌腰大肌横截面积功能障碍指数
- BPDCN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100例BPDCN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骨髓涂片标本进行收集。于油镜下观察BPDCN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胞体、胞核、胞浆及染色质等形态学特点。结果100例患者均出现皮肤受累,脾大77例(77.00%),肝大68例(68.00%),淋巴结肿大81例(81.00%)。发病时均存在外周血象异常,多为贫血,23例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6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出现类似异常幼稚细胞。典型BPDCN细胞存在明显异质性,核不规则形或圆形,中等大小,胞浆灰蓝色,浆内无颗粒,染色质丝网状,呈现不均匀弱嗜碱性,沿胞膜下出现珍珠项链样排列的空泡,特征性伪足突出;BPDCN细胞可大致分为急性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样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样三种类似形态。BPDCN白血病患者过氧化物酶均为阴性,糖原染色均为阳性,且呈现大块状、颗粒状或圆珠样阳性。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骨髓中肿瘤细胞均表达CD123、CD38、CD56、CD4及HLA-DR,部分患者表达CD13、CD33,不表达c MPO、CD3、CD15、CD34、CD11b、CD14、CD8、CD20、CD19、CD10、CD22。结论BPDCN细胞存在特征性的形态学表现,细胞形态可大致分为淋巴瘤细胞样、原幼淋巴细胞样和原始单核细胞样;如若患者存在皮肤受累,则存在BPDCN白血病的可能,临床中可通过病理活检和流式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 明安萍王江平刘宇
-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细胞形态学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和肝内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三期增强CT检查,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情况、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结果 (1)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其中5例盲肠癌,23例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其中9例降结肠,33例乙状结肠癌,21例直肠癌。(2)27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32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5例患者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3)发现了396个转移病灶,经CT诊断,364个为正确病灶,正确检出率为91.91%。(4)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63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对比分析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肝内转移瘤分布和原发病灶位置有规律可言,掌握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检出率。
- 刘宇胡君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CT影像学表现病灶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