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圣洁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公共性
  • 1篇电视
  • 1篇电视综艺
  • 1篇游戏
  • 1篇牌子
  • 1篇品牌化
  • 1篇口碑
  • 1篇非物质文化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机构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2篇耿波
  • 2篇史圣洁

传媒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时代焦虑、本体安全与中国电视综艺的形态变迁被引量:3
2015年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产生于时代焦虑背景中,"本体性安全"理论可为之提供有启发性的方法论。"看电视"的日常生活性,使人们能在日常惯习中获得"反思性监控",进而获得对家—国一体化稳固性的领悟,产生本体性安全体验,电视综艺观赏的本体性安全体验则不稳定。自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电视综艺在为人们缓释时代焦虑、提供本体安全体验的意义上经历三变:创作"欢颂"模式,作为映射国家专权稳固性的映像提供社会向心性图景;延续"欢颂"模式,通过综艺的仪式性魅力强化人们对家—国一体化现实安全体验;从"欢颂"到"狂欢",电视综艺通过"游戏"拓延将人们裹挟其中,使人们沉溺娱乐激情以缓释焦虑、重获安全体验。新世纪以来,电视综艺呈现"游戏性"与"公共性"共生的复杂形态,标志中国电视综艺出现重返回日常生活的转折迹象。
耿波史圣洁
关键词:游戏公共性
口碑、牌子与品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问题被引量:3
2016年
民国时期北京非遗的"口碑"现象明显,"口碑"体现了人们在对非遗之谈论性交际中产生的地方认同。建国后公私合营运动破坏了非遗"买卖"的交际性,人们获得非遗产品的方式是经济配送,经济配送使人们对非遗产品无所谈论,因而失去了地方认同,"口碑"变成了"牌子"。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非遗产业转向非公有制经济,非遗消费指向满足人们的独特体验,非遗品牌化的实质是对人们获取消费独特性的满足,品牌化的非遗使人们产生的是虚假的地方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的目的,应是实现地方认同与形成产品标识的同行并进,现代产业发展的递深反回逻辑,为此目的的实现提供了良好契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递深反回的结果,必然是超越非遗产业化的野蛮牟利性,向非遗产业的交际性、公共性回归;在递深反回逻辑中呈现的非遗品牌,是人们实现地方认同、对抗现代资本冲击的文化界碑。
耿波史圣洁
关键词:品牌化公共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