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逸儿

作品数:12 被引量:237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绩效
  • 9篇财政
  • 6篇绩效评价
  • 5篇政府
  • 5篇教育
  • 4篇资金绩效
  • 3篇第三方评价
  • 3篇政府绩效
  • 3篇指标体系
  • 3篇实证
  • 2篇行政
  • 2篇依法
  • 2篇依法行政
  • 2篇政府绩效评价
  • 2篇政府建设
  • 2篇满意度
  • 2篇教育创强
  • 2篇教育经费
  • 2篇公共
  • 2篇公共财政

机构

  • 12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

  • 12篇廖逸儿
  • 4篇郑方辉
  • 2篇谢能重
  • 1篇陈磊
  • 1篇周雨
  • 1篇原珂
  • 1篇卢扬帆

传媒

  • 4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法治社会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问题被引量:72
2015年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旨在提高政府公共财政的公信力,或者说有公信力的执行力。多元评价主体、尤其是由人大主导、第三方实施的评价模式符合政府绩效评价及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亦是实现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的体现,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对象为资金使用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对应于使用绩效、管理绩效和监督绩效,资金本身只是评价载体。构建资金绩效评价的通用模型核心在于指标体系,为此,应正确处理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统一性与差异性,评价权与组织权的关系。从绩效内涵、资金流特征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评价维度应指向资金投入、过程监管、目标实现与社会满意。
郑方辉廖逸儿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我国教育经费绩效提升法制化路径被引量:3
2018年
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目标实现,针对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不完善、支出绩效不明显等问题,以财政绩效评价促进教育经费绩效提升是新时代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从管理体制、权责关系、法制现状等角度分析,法制化是确保教育经费绩效提升与巩固教育管理改革成果的有效路径。为此,应理顺央地之间、地方与基层之间教育事权与财权的界限关系,精细化"钱随人走"经费保障机制,及时完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教育经费绩效立法地方先行、试点先行。
廖逸儿
关键词:教育经费财政绩效评价绩效提升
财政绩效评价:理念、体系与实践被引量:133
2017年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绩效评价包含支出和收入绩效评价,旨在追求公共财政的公信力,体现评价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始于2003年由财政部门主导的我国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开启了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序幕,但本质上仍为政府内部的目标性评价,甚至说是审计的简版,存在着理论悖论和现实矛盾,体现为体制机制不顺畅、目标功能不明确、组织流程不规范、法规依据不充分、技术体系不科学、结果应用不到位,难以形成有效的纠错及监督机制。现实条件下,构建由人大主导、政府部门协同、第三方实施的财政绩效评价新模式具有理论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可行性,指标维度指向资金投入、过程监管、目标实现与社会满意。
郑方辉廖逸儿卢扬帆
关键词:公共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创强”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体系与实证被引量:1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确立为基础工程。同时,从预算制度改革的角度,要求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然而,长期以来,受制于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差异化机制,基础教育的财政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地区间、城乡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间的财政投入差距十分明显,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在中央统筹下,各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置教育补助专项资金,向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落后地区倾斜,试图通过用财政的合理倾斜、差异化分配来实现“以不公平换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本文以“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奖补专项资金”(简称“创强资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此类教育类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对提升专项资金绩效和促进教育公平性有着重要意义。
谢能重廖逸儿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制度改革
第三方评民生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实证研究——以2012年广东省为例被引量:9
2015年
民生保障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民生资金绩效指向政府部门管理与监督绩效,追求政府的公信力。基于第三方立场,立足于结果导向与公众满意导向,对广东省2012年"十件民生实事"108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结果表明:整体绩效指数为0.845;居首位的民生领域为"社会保障"(0.906),排在末位为"扩大就业"(0.771);满意度评价与客观指标评分存在反差。事实上,现行体制约束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核心问题:一是资金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的关系,二是资金使用绩效与管理绩效的关系,背后指向财政体制及部门利益。从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视角,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方评价民生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的意义重大。
郑方辉廖逸儿
关键词:民生财政监管绩效第三方评价政府公信力
依法行政考评社会评议:公众参与和“专家”理性被引量:1
2018年
依法行政考评中的社会评议体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社会评议中,公众参与及公众满意度测量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其民主性、科学性、合理性有赖于社会透明开放、公众理性表达,以及调查技术成熟可行,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环境中,"专家"评议更能体现专业与理性,能弥补公众参与的局限,两者形成互补互证的关系。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基于"以评促建"的原理与经验,公众满意度是公众参与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体现及终极标准,"专家"评议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此,应完善社会评议体系与机制,科学界定两者的功能与边界,引入第三方评价,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尊重专家的专业性与独立性。
谢能重谢能重
关键词:法治政府建设公众满意度
论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法制化
2018年
教育经费支出是我国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提升教育经费绩效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这有赖于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的完善。针对目前教育经费投入不充足、分配与结构不合理、各种监管及评价不到位等问题,应当从以下方面推进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法制化:一是强化立法,实现"有法可依"、立法统一、立法有效;二是立法内容应强调绩效目标分解与责任落实;三是根据实际需求及时修订法律法规。
廖逸儿
关键词:教育经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管理
提升法治政府绩效满意度的思路建议被引量:3
2017年
一、法治政府绩效满意度评价意义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并强调以考评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全面依法的基本方略。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方政府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依法行政考评活动,目前约有20个省市出台了法治政府评价体系及方案,并呈现“地方化的特征”。这些考评自上而下,体现目标管理逻辑,旨在强化下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执行力,解决外部公众参与程度有限等问题。
陈磊廖逸儿
关键词:法治政府建设政府绩效满意度依法行政地方政府
论财政收入绩效评价被引量:14
2017年
财政收入绩效评价是政府(财政)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预算民主的价值理性及工具理性。评价旨在检验及评判财政收入规模、结构、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在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决定评价的公信力,指向本级人大、政府,或上级部门,或社会第三方等,评价对象为征税或收费的责任主体。建立由人大作为评价主体、第三方实施,以及由前期准备、过程监管、目标实现与社会满意四项一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可行性。其中:核心是引入纳税人满意度,以社会力量遏制各种乱收费,降低公众税负痛苦指数,提高公共财政的公信力。
郑方辉廖逸儿
关键词:财政收入政府绩效评价预算民主指标体系
公共财政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基于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被引量:10
2018年
教育支出是政府财政的重大支出,确保教育公平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以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专项资金涉及的91个区县为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结合典型个案,探讨公共财政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项资金显著提高了全省整体教育水平,缩小了县域内教育发展的差距。其中,区县政府作为、经费支出总量、市县经费占比以及社会捐献对改善教育公平的作用尤为明显,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对欠发达地区教育公平的影响不具参考意义。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于现实状况及责任体制,应严控县区教育经费财政配套要求,支持区县政府教育管理创新,完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与机制。
廖逸儿原珂
关键词:公共财政教育公平第三方评价随机效应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