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从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向等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用土壤脲酶活性来说明石漠化地区土壤生态恢复的状况。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植被恢复年限、植被类型、坡向有密切的关系,土壤脲酶活性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混交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单一植被的土壤,同一采样地点南坡土壤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北坡。
- 覃勇荣容珍张康刘旭辉
- 关键词:石漠化生态恢复植被类型脲酶活性
- 长坡尾矿坝植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变化被引量:8
- 2009年
- 采集广西南丹县长坡矿尾矿坝0~20 cm表土,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碱解N含量和脲酶活性。采用数理统计的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重金属污染区的植被自然恢复和植物修复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水平的关系,为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长坡尾矿坝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肥力状况仍然较差。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碱解氮含量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大。在尾矿坝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五节芒、苔草、割鸡芒等植物根际土脲酶活性的平均值相对较高,而狗牙根、类芦根际土的脲酶活性相对较低。如果不引进外来物种,只选择该尾矿坝上自然生长的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物种,五节芒、割鸡芒和苔草等植物应作为优先选择的物种,类芦、狗牙根等植物可作为第2阶段修复的物种。
- 刘旭辉曾艳兰覃勇荣农柳燕张康陈燕师
- 关键词:植物修复土壤脲酶活性
- 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9年
- 为了客观评价不同植被在石漠化生态恢复中的作用,以便为先锋物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在大量野外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其他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及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极为显著。乡土物种在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青檀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原始森林及其他样地,侧柏、任豆、青冈、黄荆等乡土树种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高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和桉树样地。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恢复50年后的森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却稍有下降。石漠化治理必须合理配置物种,重视乡土植物,充分考虑生态经济效益。
- 刘旭辉覃勇荣邹振旺张康潘振兴刘倩姚丽
- 关键词:不同植被石漠化生态恢复土壤有机质
- 不同植被对石漠化地区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以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为例,研究不同植被、坡向、年限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试图用土壤脲酶活性来说明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脲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天峨见夕森林公园乔灌混交林,侧柏、青檀、阴香等样地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其相互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小,光板地脲酶活性最低,其他样地居中;坡向对土壤脲酶活性有较明显影响,东南坡的土壤脲酶活性明显高于西北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植被恢复年限越长,土壤脲酶活性越高。脲酶活性可以作为石漠化地区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
- 刘旭辉张康潘振兴刘倩覃勇荣
- 关键词:脲酶活性植被类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