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芬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白银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南方暴雨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15年
- 本文利用中国南方地区225个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onte Carlo检验、滑动T检验、Mann-Kendall分析等方法,分析了50年来南方地区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华南、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成都平原是相对多暴雨区。大多数地方暴雨日数趋势不显著,东部略有增多,西部略有减少趋势。但成都平原显著减少,1992年发生突变,长江中下游的暴雨日数有较明显的增多趋势,1986发生突变;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春季多于秋季。冬季暴雨主要出现在华南,略有增多趋势;春季主要出现在华南、长江中下游平原,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暴雨最多且有显著增多趋势。其中,华南略有增多,长江中下游显著增多,成都平原显著减少;秋季主要出现在滇南–华南–浙西等沿海地区,无明显趋势;受东亚季风影响,南方各地暴雨日数都为单峰型,其中成都平原8月为峰值,其余各地6月为峰值,成都平原暴雨集中在7~8月,长江中下游平原集中在5~6月,华南集中在5~8月。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暴雨日数响应气候变化,增温显著区,暴雨增多,增温不显著区,暴雨减少。
- 陈少勇张晓芬郭俊瑞郭玉珍
- 关键词:暴雨日数气候变化
- 中国南方春季降水的异常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我国南方224个测站,近50 a地面降水资料和NECP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Mann-Kendall、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方春季降水异常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 南方春季降水自西向东递增,高值中心分别在广东和赣闽交界区,而在滇北川南有一干舌区,这个干舌区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西南地区春季易出现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近50 a南方春季降水以?2.42 mm/10a的速率不显著减少,其中,3月增多,4月和5月减少,各月的趋势都不显著。春季降水经历了“降–升–降”的波动阶段:1961年~1963年减少,1964年~1975年增多,其后缓慢减少。其中,1960s偏少,1970s^1980s偏多,1990s围绕平均值波动,2000s偏少;春季降水的稳定性,从南北向中部递增,云南–川南变率最大;2) 大多数区域春季降水减少,但滇北–川西南显著增加,黔中–湘中显著减少;3) 春季降水异常主要有3种分布模态:全区一致型、南北差异型和云贵高原型,这种分布与850 hPa风场异常有关联;4) 云南–川南是南方旱涝频率高值中心,另外岭南有次高中心,涝年出现的范围较旱年较为均匀。滇北–川南的干旱主要出现在1960s、1980s后期~1990s后期、2000s末期,洪涝主要出现在1970s^1980s中期、1990s末期~2000s中期。
- 陈少勇吴超郭凯忠张晓芬
- 关键词:春季降水气候异常
- 西北地区东部耕作层土壤湿度近22年变化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17个测站1981~2002年3~10月固定地点测得0~30 cm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近22 a来西北地区东部耕作层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湿度自西南向东北减少;1981~2002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处于峰值;湿度变化大多有5~6 a的周期,1986~1988年为较为一致的干旱时期;春、夏、秋三季中春季湿度最小,秋季最大;22 a中春、秋季湿度下降明显,显著减少区位于陇中。
- 高蓉陈少勇董安祥张晓芬
- 关键词:土壤湿度
- 祁连山层状云的时空分布及其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利用祁连山区29个测站1961—2001年1—12月云状资料,分析了过去41a祁连山区层状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大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区层状云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祁连山主区层状云出现频次高于周边地区。②大部区域层状云显著减少,其中河西走廊东部减少幅度最大。③层状云年平均和季度的年际变化阶段性基本一致,1990年以前以偏多为主,1990年发生突变性减少,以后一直处于偏少的状态。④层状云出现频率与各月降水正相关显著。⑤层状云偏多年与偏少年差值最大的月份是8月和5月,偏多年和偏少年在亚洲500hPa高度场上有明显的差异。⑥与层状云频率显著相关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副高面积、强度、极涡强度、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祁连山层状云的减少趋势主要是副高面积增大和强度增强的结果。最后,用前期环流特征量为因子建立了祁连山主区层状云频率的预测模型。
- 陈少勇石光普董安祥张晓芬
- 关键词:层状云大气环流
-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与海平面气压异常的关系
- 2012年
- 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EOF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气温与海平面气压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的一致性较高;2) 暖冬年和冷冬年海平面气压场合成分析的差异主要在三个区域:中高纬欧亚大陆负(正)距平、青藏高原正(负)距平和中纬度太平洋正(负)距平,对应冬季气温异常偏高(低);3) 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的结果一致,从前一年12月~当年2月高相关区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三个区域:西伯利亚负相关区,青藏高原和中纬度太平洋正相关区,相关系数达0.3以上,从12月~2月高相关区扩大,相关值增大。与其它区域相关不够稳定且持续时间短,相关系数小;4) 使用相关中心点的SLP序列构造了冬季风强度指数。在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方面,冬季风与气温都表现出相当好的相关性;除过云南的局部地方,中国东部其余所有区域的冬季气温与冬季风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冬季风强(弱),则气温降低(升高)。
- 陈少勇张晓芬张俊红王劲松
- 关键词:气温异常EOF冬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