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16通道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16C)在3.0 T盆腔MR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招募35例行盆腔MRI的患者,分别用16C线圈和32通道的体部线圈(32C)采集相同的轴位和矢状位T2WI序列。比较相同序列图像中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直肠壁和闭孔内肌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由两位诊断医师各自对两组图像质量和直肠轴位图像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和轴位闭孔内肌的S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和轴位直肠壁对肌肉的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高于32C组。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图像质量更优。在轴位T2WI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评价方面两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更优。结论16C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上成像质量更好,更有利于盆腔疾病的诊断。
目的:比较胰腺寡囊型浆液性囊腺瘤(MaSCA)与粘液性囊腺瘤(MCN)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及纹理特征差异,构建两者鉴别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搜集32例MaSCA与36例MCN患者,分别基于MRI压脂T_1加权图像(FS-T_1WI)和压脂T_2加权图像(FS-T_2WI)进行纹理分析并比较各纹理参数之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具有差异影像特征构建影像模型,选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最大参数构建纹理分析模型,两组特征共同构建组合模型,利用ROC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影像模型AUC 0.849,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1%、68.7%;纹理分析模型AUC 0.887,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分别约80.6%、84.4%。组合模型AUC最高,为0.958,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9%、90.6%。结论:综合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特征组合模型,有助于术前鉴别MaSCA和MCN且具有很高诊断性能。
目的与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直接引导法对比,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成像(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辅助引导二维(2-Dimention,2D)乳腺病灶穿刺定位的可行性,提高乳腺穿刺定位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由DBT辅助引导和FFDM直接引导下的2D乳腺穿刺定位患者132例,共计132个含有钙化成分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NPBL),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乳腺压迫厚度、压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针尖至病灶中心距离、定位总满意度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比较病灶一次性切除率结果,DBT辅助高于FFDM(84%vs.6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切除效能上,DBT辅助引导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FFDM直接引导下的乳腺病灶穿刺定位。结论DBT辅助引导下的乳腺病灶穿刺定位准确度高于FFDM直接引导下的乳腺病灶穿刺定位,可作为乳腺X线引导下穿刺定位的常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