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 马世伟李江
- 克氏针内固定术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部指骨和掌骨骨折的效果探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术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部指骨和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8例手部指骨和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评价优61例,良38例,差5例,优良率为95.19%;对照组患者中评价优34例,良51例,差19例,优良率为81.73%;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部指骨和掌骨骨折能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江
- 关键词:克氏针内固定术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对手部创伤患者采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修复技术,查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手部组织缺损患者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修复技术,同时针对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所造成的创面采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转位覆盖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均成活,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工作,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皮瓣质地优良,均可以对创面进行直接缝合,无需采用植皮进行治疗。结论对手部创伤患者采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修复技术,患者的愈合状态良好,并且外形较为美观。
- 李江
- 关键词:手部创面
- 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对种子细胞接种和成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不同形状工程骨支架负载种子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效果评价不一,而负载细胞数量的多少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方面研究证据不多。目的:自制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和其他3种形状的支架,比较4种不同形状支架负载种子细胞的数量,以及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体内成骨时凹槽的优势及特点。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体积和样本数相同的4组支架分为单纯瓦楞状支架组、无瓦楞支架组、圆柱状支架组和带中空管柱状支架组,分别以相同密度、相同容积的成骨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接种于支架表面,孵育、培养、消化、收集,进行细胞计数、吸光度值检测以及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②体内实验:将兔随机分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和松质骨组,将体积相同的3组支架植入兔L_(5-6)两侧横突间,植入后4,8,12周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显示,瓦楞状工程骨支架上滴注的细胞液能充分停留在表面,由于表面瓦楞状凹槽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支架本身的无孔隙性使得细胞液不向培养皿流失,每个样本平均消化下来的正常形态的细胞数量高于其他3组(P<0.05),吸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内实验显示,各时间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的成骨量比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明显多(P<0.05),与松质骨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实验自制的瓦楞状工程骨支架的形状特点有利于种子细胞负载,从数量上保证了接种种子细胞的有效性,可促进支架大量成骨和段状骨缺损的愈合。
- 曾宪利杨春露李江徐湲王硕吴鹏王翠芳丁艳丽郑新丽
-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组织构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成骨
-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改善程度优6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中改善程度优2例,良3例,差6例,优良率为45.4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瓣边缘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皮瓣边缘坏死,4例皮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治疗能更加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优良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江
- 关键词:腹部皮瓣修复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