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某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保护职业工人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结合该煤矿职业环境具体情况,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检测各采样点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化学有害因素(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物理有害因素(噪声、手传振动)的浓度或强度,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限值进行比较。结果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23个,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采样点因实际情况、代表性等不同有所变化。总粉尘中煤尘超标比例为18.18%,矽尘超标比例为11.11%,木粉尘未超标;呼吸性粉尘中煤尘超标比例为9.09%,矽尘未超标。化学性有害因素中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物理性有害因素中噪声超标比例为21.73%;手传振动未超出国家标准。结论该煤矿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性有害因素隐患,应加强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以控制企业职业性有害因素产生,确保职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 曾奇兵赵小登杨光红李军喻馨兰王文娟汪文云徐玉艳
- 关键词: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
- 性别-年龄-肺功能分期与复合生理指数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背景性别-年龄-肺功能(GAP)分期和复合生理指数(CPI)均作为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死亡风险的工具,常被国内外学者使用,而哪一种模型更具有优势或临床应用价值,目前鲜见报道。目的探讨GAP分期与CPI对IPF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9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有完整临床数据及回访记录的20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1例(90.5%),女19例(9.5%);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6.0±7.6)岁。分别使用GAP分期与CPI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GAPⅠ期109例(54.5%),GAPⅡ期75例(37.5%),GAPⅢ期16例(8.0%);CPI评分≤41分99例(49.5%),CPI评分>41分101例(50.5%)。对不同GAP分期及CPI分组下IP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肺功能等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GAP分期与CPI的模型分布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IPF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两模型预测IPF患者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两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利用Medcalc软件分析两模型在总体以及不同时间点上对IPF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GAP评分高〔HR=1.038,95%CI(1.023,1.054)〕、CPI评分高〔HR=1.509,95%CI(1.286,1.771)〕、GAPⅡ期〔HR=2.622,95%CI(1.536,4.475)〕、GAPⅢ期〔HR=4.002,95%CI(1.947,8.226)〕是IP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AP分期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685〔95%CI(0.616,0.749)〕、0.675〔95%CI(0.606,0.740)〕、0.642〔95%CI(0.571,0.708)〕、0.668〔95%CI(0.598,0.733)〕,CPI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84,0.809)〕、0.745〔95%CI(0.679,0.804)〕、0.735〔95%CI(0.669,0.795)〕、0.745〔95%CI(0.679,0.804)〕。GAP分期与CPI预测IPF患者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3
- 蔡博陈娴秋杨文兰杨光红杨光红全华冯永红
-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