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芹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同位素
  • 3篇航次
  • 3篇IODP
  • 2篇大洋
  • 2篇大洋钻探
  • 2篇大洋钻探计划
  • 2篇水合物
  • 2篇综合大洋钻探
  • 2篇综合大洋钻探...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沉积物
  • 1篇底栖有孔虫
  • 1篇地质系
  • 1篇地质系统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有孔虫
  • 1篇水合物形成
  • 1篇碳稳定同位素
  • 1篇天然气水合物
  • 1篇铁矿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陈祈
  • 5篇李清
  • 5篇王家生
  • 5篇王晓芹
  • 4篇高钰涯
  • 4篇胡高伟
  • 3篇魏清
  • 1篇陈洪仁
  • 1篇杨翠萍

传媒

  • 3篇现代地质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沉积物粒度对水合物形成的制约:来自IODP 311航次证据被引量:18
2007年
对取自IODP 311航次(东北太平洋Cascadia大陆边缘)所有5个站位、采样间距约为1.5m的614件沉积物样品,利用Beckman Coulter LS-230激光粒度仪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获得了沉积物粒度随深度变化特征,进而与水合物层位的替代指标进行了位置对比,这些指标包括特殊沉积构造(soupy和mousse-like构造)、测井数据(LWD)推算出来的水合物饱和度(Sh)、岩芯红外图像和实际钻取的含水合物沉积物等。发现沉积物粒度分别为31~63μm和63~125μm的2组较粗粒径的沉积物数量变化增多的位置与水合物出现层位之间存在较好的位置对应关系。如在U1326站位海底以下5~8m、21~26m、50~123m、132~140m、167~180m、195~206m、220~240m深度位置出现了沉积物粒度明显偏向粗粒的趋势,而这些位置正好对应于大多数特殊沉积构造出现的深度,也对应于水合物饱和度(Sh)值相对较高的深度,并与一些实际钻取的赋含水合物的浊积沙层观察结果一致。因此,初步研究后认为,沉积物粒度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偏向形成于粒度大于31μm的粗粒沉积物中。
王家生高钰涯李清杨翠萍陈祈魏清王晓芹胡高伟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水合物
IODP311航次底栖有孔虫碳稳定同位素对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的指示被引量:6
2008年
为了探索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背景下有孔虫特征的响应,对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岩芯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 mexicana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冷泉站位U1328和毗邻的非冷泉站位U1327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mexicana的显微形貌特征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等,证实有孔虫壳体未受到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和自生碳酸盐岩的交代影响,有孔虫壳体的碳稳定同位素呈现明显的负偏。其中U1327站位中U.peregrinaδ13C为-0.67‰^-2.75‰(PDB),B.mexicanaδ13C为-0.51‰^-1.52‰(PDB);U1328站位中U.peregrinaδ13C为-0.72‰^-2.71‰(PDB),B.mexicanaδ13C为-0.58‰^-1.45‰(PDB)。底栖有孔虫壳体的碳稳定同位素负偏成因可能与水合物不稳定分解释放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和食物源有关,因而可较好地指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地质背景。
李清王家生王晓芹陈祈陈洪仁
关键词:甲烷渗漏底栖有孔虫碳稳定同位素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11航次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探索水合物背景下沉积物中自生矿物响应,对采自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岩颗粒进行了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研究。X光粉晶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碳酸盐岩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呈多孔状结核和不规则状集合体产出。碳酸盐岩颗粒的碳稳定同位素δ13CPDB低至-41.50‰,证实其碳源源自甲烷,其成因与甲烷厌氧氧化过程有关,印证了研究区存在海底甲烷渗漏现象,是甲烷水合物赋存区重要的识别标志之一。碳酸盐岩颗粒的氧稳定同位素δ18OPDB总体上随着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减小,可能指示沉积物的背景温度由下而上(从早到晚)逐渐降低。研究结果提供了现代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背景下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记录,对于寻找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索地史时期古海洋沉积物中类似的甲烷事件记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王晓芹王家生魏清陈祈李清胡高伟高钰涯
关键词:IODP沉积物氧稳定同位素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11航次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及其硫稳定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对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652个岩心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自生黄铁矿颗粒筛选、显微形貌特征及其硫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初步研究。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黄铁矿以微球粒状和立方体状形貌产出,其成因与微生物作用和无机作用有关。黄铁矿的δ34SCDT值变化范围较大,从-35.4‰到+53.6‰,其成因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的关系密切。海水源为主的硫酸盐参与了沉积物上部的AOM过程,黄铁矿硫稳定同位素正偏的原因可能与较强的AOM作用和较多的残余硫酸盐参与有关。冷泉背景站位中黄铁矿的δ34SCDT值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从浅表层的-35.83‰增加到深处的32.49‰,反映深处沉积物内黄铁矿形成过程中曾有过较多的残余硫酸盐参与还原,暗示其背景曾经是更高的甲烷通量和更强的AOM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现代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背景下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及其硫稳定同位素特征记录,对于寻找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索地史时期古海洋沉积物中甲烷事件记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祈王家生魏清王晓芹李清胡高伟高钰涯
关键词:IODP沉积物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硫同位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系统中,甲烷的渗漏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球化学微环境。渗漏的甲烷在硫酸根—甲烷氧化还原界面与硫酸根之间发生厌氧氧化反应,同时硫酸盐发生还原反应,形成具有特殊同位素组成的自生碳酸盐、硫化物(AVS、黄铁矿等)和硫酸盐(重晶石、石膏)等。反应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使得产物中硫的同位素发生了强烈分馏,具体表现为低3δ4S值的硫化物矿物和高3δ4S值的硫酸盐矿物的形成。沉积物中这种独特的硫同位素特征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中独特地球化学微环境有关,是硫酸盐还原反应过程中细菌控制的硫酸盐分馏和厌氧细菌对硫的歧化反应(disproportionation)的共同作用结果。
陈祈王家生李清王晓芹高钰涯胡高伟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硫同位素分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