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作品数:1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文化失根的孤独——由《过客》与《等待戈多》剖析鲁迅与萨缪尔·贝克特
- 2018年
- 中国作家鲁迅与法籍爱尔兰犹太作家萨缪尔·贝克特,虽然在时间、空间与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但是他们在个性气质与人生经历方面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像孤独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也在两位作家的生命历程中频繁出现。在《过客》和《等待戈多》中,弥漫着单调与荒凉的氛围,剧中人均无国籍,无来处,无法与他者对话,处于内心无依的文化失根状态。这也是鲁迅和贝克特被故乡与命运放逐的漂泊的人生经历的集中体现。
- 王静高天成
- 关键词:孤独《过客》《等待戈多》萨缪尔·贝克特
- 金末壬辰之祸与遗山生命诗学的建构
- 2023年
- 金末壬辰之祸是元好问生命意识的转折点,丧乱后他建构起以“生命之气”为内核的生命诗学。其生命诗学观在丧乱乐府诗与长篇古体山水诗中得以充分展现,他运用乐府诗独具的叙述方法和用韵、用典、句式等艺术手法抒发生命的郁结之气;在长篇古体山水游记书写中,将抑郁不平之气升华为生命的自由与崇高感。遗山诗学蕴含的“生命之气”是对建安风骨的嗣响。
- 王静
- 关键词:元好问生命意识生命诗学
- 遗山诗词中的并州书写
- 2021年
- 元好问,号遗山,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词人。象征家乡的"并州"一词多次出现在遗山诗词中,这类诗词多作于诗人离家为官、异乡流落或金亡返乡时期。"并州"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也是诗人的精神依托。遗山诗词中的"并州"书写表现了元好问对幽并儿郎英雄之气和北方纵横天然的诗学精神的赞扬、对家乡的思念及山河异代的感慨。
- 王静
- 关键词:元好问诗词金代
- 元代文人的长江记忆建构及其文化认同——以“长江万里图”题咏为例
- 2024年
- “长江万里图”题咏自宋发端,入元为盛。元代文人在题咏“长江万里图”的实践中实现了长江记忆的建构,包括宋末元初长江所蕴含的遗民兴亡反思和元廷经制长江的战略思想,以及在诗人与读者协同作用下凝定的关于长江经历、想象、文化的地理意象。元代文人“长江万里图”书写中的乘船上扬州、骑鹤上扬州和“扬州梦”的典故运用,从现实描述、文学想象以及文化记忆三个层面,塑造了扬州意象。“长江万里图”作为想象与实践的共同体,对它的题咏成为元代南北文人长江文化认同的媒介。在长江记忆的统摄之下,形成了元代文人的长江文化认同,分别是对隐逸文化和对大元气象的认同。长江文化认同反映了大一统时期元朝文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意识在元亡后短暂地表现为对故乡的归属感,随即汇入下一个一统时代的洪流。
- 王静
- 关键词:元代文化认同
- 元代题画诗的现实依据与价值追求--以对牛题材画作的题咏为考察路径
- 2023年
- 对牛题材画作的题诗在宋兴起,入元为盛。元人对牛题材画作的题咏主要包括三类。题咏基于元代的现实依据,并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追求。《饭牛图》《叩角图》题诗表现了元人怀才不遇的现实境遇并寄托其际遇明君的期盼;《丙吉问牛图》题诗源于元朝权相之弊的现实政治背景,并表达了士人对贤相的思慕之情;《牧牛图》题诗颂扬牛背上的太平气象,并蕴含自身的隐逸之思,在元末,其隐逸之思饱含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升平世界的渴盼。
- 王静
- 关键词:元代题画诗
- 《全元诗》诗人小传勘正及补充
- 2024年
- 杨镰主编的《全元诗》诗人小传中,部分诗人籍贯的古今地名对应不当或籍贯不详或简介有误。经考证,元代诗人白华为山西忻州河曲县人,宋远为江西吉安新干县人,张公直为山东邹平长山县人,姚楚山为湖北省广济人,并补充诗人周润祖籍贯为浙江临海人,黄异为江西九江都昌县人,小传对李淦的简介与元朝史实有一定出入。
- 王静
- 关键词:籍贯
- 饮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从东坡饼与元修菜说开去
- 2023年
- 东坡饼与元修菜名字的来由均与苏轼有关,且这两种饮食的食材主要生长在蜀地和吴中地区,地域性特征鲜明。南宋陆游曾任蜀地,元修菜便成为他谪居山阴老家时怀念蜀地的纽带。元初羁縻河间的南宋遗民家铉翁与苏轼同乡,东坡饼和元修菜唤起了他的乡国之思。元修菜更是由于巢元修对患难之际韩存宝的忠信和对亲旧皆远的苏轼的追随而闻名,巢元修也因此成了信义、知己的代名词,文天祥与家铉翁均通过引用巢元修的典故表达对知己的渴盼和珍重之情。以东坡饼、元修菜为代表的饮食既蕴含了个人的历史记忆,也是一种集体记忆,同时包含了对宋朝饮食文化的认同。
- 王静
- 关键词:历史记忆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