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升学

作品数:15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大豆
  • 5篇性状
  • 5篇小麦
  • 4篇选育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栽培
  • 2篇品种选育
  • 2篇夏大豆
  • 2篇加代
  • 2篇光合特性
  • 1篇氮素
  • 1篇电泳
  • 1篇冬小麦
  • 1篇豆种
  • 1篇新种质
  • 1篇性状分析

机构

  • 15篇陕西省杂交油...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5篇苟升学
  • 5篇肖金平
  • 5篇翟周平
  • 4篇张璞
  • 3篇罗红炼
  • 3篇赵鹏涛
  • 2篇陈文杰
  • 2篇朱彦涛
  • 2篇张耀文
  • 2篇赵小光
  • 1篇罗斌
  • 1篇赵亚军
  • 1篇王周礼
  • 1篇张新
  • 1篇穆建新
  • 1篇李保军
  • 1篇杨建利
  • 1篇王春丽
  • 1篇韦世豪
  • 1篇曹栎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农业工程
  • 1篇植物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异黄酮的合成、调控、生理生态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大豆富含异黄酮类次生物质,大豆异黄酮参与作物抗病性、环境适应性以及生长发育的调节,大豆异黄酮还是植物源雌激素,被用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和肿瘤。本文详细论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生物合成的调控及其信号转导、生理生态功能、对人类的医药保健作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王春丽王周礼杨建利苟升学陈文杰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抗病性生长发育
化学杂交剂SQ-1对小麦育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给化学杂交剂SQ-1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以5个品种(系)、3个喷施时期、3个喷施剂量的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SQ-1对小麦育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Q-1诱导参试品种(系)的相对不育率最高为98.7%-100%;在相对不育率达到95%-100%的处理中,各品种(系)的最高饱和授粉结实率达到71.7%-82.6%。适宜的喷施时期是主茎旗叶从倒2叶鞘伸出1/2时,多数品种的适宜剂量为2 000 mL/667 m^2。喷施SQ-1可使小麦抽穗期延迟0-1 d,株高降低0-3.6 cm,倒2叶和倒3叶有轻度灼伤,百粒重平均比对照降低9.3%,种子发芽率平均比对照降低4.9个百分点。
苟升学王长春贠清峰田孝枝
关键词:杂交小麦化学杂交剂雄性不育农艺性状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被引量:48
2019年
为了评价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对小麦品质贡献关系,本研究以219份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粉质仪和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并依据国家粮食检验标准对小麦多个品质性状进行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最大拉伸阻力具有较大的变异幅度,而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变异幅度较小;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41.85%);容重与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与吸水率和延展性相关性最高;除了容重,沉降值与其他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与拉伸面积、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拉伸面积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可综合为沉降因子、面团因子和容重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93.54%,基本反映小麦品质性状的全面信息。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加工品质预测及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赵鹏涛赵卫国罗红炼翟周平李保军苟升学
关键词:小麦品系主成分分析品种选育
高蛋白大豆‘秦豆201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本研究介绍了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秦豆2014’的选育过程,用自育高蛋白品系96E218作母本,高产品种‘濮豆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摘荚混合法处理分离后代选育而成。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高(粗蛋白含量47.79%)的突出特点。经过播期试验和密度试验,确定了该品种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最后,讨论了高蛋白大豆品种的选育方法和推广模式。
张璞苟升学肖金平翟周平
关键词:大豆高产高蛋白栽培技术
三棱角油菜两类角果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比较分析
2017年
本文以3个甘蓝型三棱角油菜为材料,在油菜花角期对各材料长度分别为1 cm、3 cm以及5 cm三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嫩三棱角果(三室)和普通角果(两室)的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和酶谱的比较分析,以研究三室角果与两室角果在EST和POD同工酶水平上的异同性。研究结果表明:1) 同一材料相同发育阶段三室角果和两室角果的EST同工酶,其带型表现一致,无明显差异,但个别同工酶的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同一材料相同发育阶段两者的POD同工酶,其带型也表现一致,只是少数同工酶的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2) 同一材料在三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三室角果或两室角果的EST同工酶带型无明显差异,POD同工酶带型也无明显差异,但酶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3) 对EST同工酶和POD同工酶而言,角果越小,酶活性越强,即随着角果的生长发育其酶活性表现为减弱的趋势。4) 3个材料的EST同工酶酶谱比较而言,14ds67与14ds72的酶谱相似程度较高,带型一致,而14ds78的酶谱与前两者的差异较大,说明三棱角材料14ds67和14ds72的亲缘关系较近,而14ds78与前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远。然而,3个材料的POD同工酶酶谱相比较无明显差异,酶带的一致性较好,只是少数条带的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5) POD同工酶酶谱的酶带数目明显少于相应材料的EST同工酶酶谱的酶带数目,而且迁移快的条带为强带。因此,三室角果与两室角果分别在EST同工酶酶谱和POD同工酶酶谱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朱彦涛张新苟升学赵亚军陈文杰罗斌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酯酶过氧化物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冬小麦抗旱性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及其氮素调控机理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探明干旱条件下小麦拔节期膜质过氧化物质以及保护酶系之间关系及其氮素调控机理,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两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水地品种,抗旱性差)和长武134(旱地品种,抗旱性强)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拔节期叶片MDA、H2O2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性和小麦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膜质伤害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氮素营养的调控。抗旱品种相对不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SOD和CAT活性,而MDA和H2O2较低;MDA和H2O2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和CAT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适量施用氮素对抗旱性建立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降低了超氧阴离子的产量,从而使SOD活性降低和CAT活性提高,使得H2O2和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苟升学
关键词:冬小麦膜脂过氧化抗旱性氮素
黄淮南片小麦夏季自然加代育种技术被引量:8
2010年
总结了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夏季自然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该麦区夏季就地自然加代的规模化、高效、低成本小麦育种加代操作技术,为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苟升学王转丽王可田王长春
关键词:黄淮南片小麦育种夏季加代技术
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筛选适宜陕西省关中地区夏季种植的大豆品种,以期提高该产区大豆的产量水平,对陕西省夏季播种的大豆11个品种(系)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系)中,‘V94-3971’的产量最高为243.2kg/667m2,比对照‘秦豆8号’增产39.6%,其次是‘21P369’,为239.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7%;其余增产的是‘XN21(20)-8’‘黄矮丰’和‘SFG04626’,分别较对照增产37.5%、15.9%和12.7%。4个品种(系)包括‘21P369’‘黄矮丰’‘SFG04626’和‘XN21(20)-8’,由于生育期适中,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籽粒商品性等性状综合表现好,比较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和推广。
苟升学肖金平张璞
关键词:夏播大豆农艺性状
一种高光效多倍体小麦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效多倍体小麦的筛选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小麦灌浆期分别测定不同倍性小麦旗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相关性状及光合抗逆能力;通过分析测定数据从不同倍性小麦中筛选出最佳高光效多倍体小麦;光...
赵鹏涛赵小光张耀文翟周平罗红炼苟升学
文献传递
大豆产业振兴背景下机械化收获发展思考
2023年
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国大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对促进我国大豆产业振兴及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国大豆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大豆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制约因素,探讨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对策,为我国发展大豆机械化收获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产业振兴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彦涛苟升学穆建新韦世豪张璞安然
关键词:大豆机械化收获品种选育栽培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