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菌根
  • 12篇丛枝菌根
  • 11篇菌根真菌
  • 11篇丛枝菌根真菌
  • 4篇土壤
  • 4篇胁迫
  • 3篇抗逆
  • 3篇抗逆性
  • 3篇旱胁迫
  • 3篇肥料
  • 3篇干旱
  • 3篇干旱胁迫
  • 2篇调理剂
  • 2篇植物
  • 2篇生物肥
  • 2篇生物肥料
  • 2篇宿主植物
  • 2篇土壤调理剂
  • 2篇农业
  • 2篇微生物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生...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13篇谢伟
  • 12篇陈保冬
  • 11篇郝志鹏
  • 8篇张莘
  • 4篇于萌
  • 3篇吴照祥
  • 1篇张淑彬
  • 1篇张永帅
  • 1篇郭兰萍
  • 1篇翟丙年
  • 1篇孟延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新的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应用。该丛枝菌根真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157。本发明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吸收磷等矿质元素,对宿主植物的抗逆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能够提高植物对干旱胁迫和重金属的...
陈保冬郝志鹏张莘吴照祥于萌谢伟
文献传递
丛枝菌根影响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20年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及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某些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丛枝菌根(A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大多数陆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真菌,其在促进植物生长及调节植物次生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于提高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萜类活性成分含量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收集整理了2000年-2019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提取了宿主植物种类、萜类化合物种类、萜类化合物积累部位、AM真菌种类、试验条件及试验处理类型等数据,综合分析了AM真菌影响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的研究进展。从AM真菌调节萜类化合物合成的营养和非营养机制,以及转运和积累等方面阐述了AM真菌影响萜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机制,并讨论了试验条件、接种方式及环境因子对AM真菌调节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分析了当前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谢伟郝志鹏郝志鹏郭兰萍张莘张淑彬陈保冬
关键词:AM真菌萜类次生代谢
保水剂和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对紫花苜蓿生长与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为探讨保水剂(super absorbent polymers,SAP)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植物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供试植物,开展了温室盆栽试验。植物播种时设置土壤添加和不添加聚丙烯酰胺型SAP(BJ2101)处理,以及接种和不接种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处理,通过称重法维持12%的土壤含水量(正常供水),植物生长30d,各处理一半植物接受干旱胁迫(6%的土壤含水量),另一半仍正常供水,持续30d后收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的植株干重,促进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增强了植物的抗旱性。SAP抑制了R.irregularis对植物根系的侵染;与单接种AMF相比,SAP和AMF的联合施用降低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影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本研究中,SAP和AMF的联合施用并没有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设定的土壤水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SAP与AMF共同施用的适宜条件还需进一步探索优化。
于萌张永帅付伟张永帅谢伟吴照祥郝志鹏谢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保水剂抗旱性
甘草专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及应用
一种甘草专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及应用,该甘草专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包括如下体积份数的组份:沼渣80‑85份、磷肥3‑5份、丛枝菌根菌剂10‑15份、根瘤菌菌剂2‑5份。本发明根据有机物料组分所含各种养分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结...
郝志鹏陈保冬谢伟张莘
文献传递
菌根化育苗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作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系对于作物吸收磷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结果大多来源于室内受控试验,有限的田间试验因环境条件、试验材料与接种技术等差异致使AMF菌剂应用效果不一。本研究通过玉米菌根化育苗和田间移栽,分析了接种AMF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推进菌根技术的实际生产应用。【方法】以自交品系玉米B73为供试作物,于2018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市延庆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小区设置基施磷(+P)和不施磷(–P)处理。供试AMF为Rhizophagus irregularis Schenck&Smith BGC AH01。玉米种子催芽后,分别播入加入AMF菌剂(+M)和菌剂过滤液(–M)的育苗钵内,培养两周后移栽至田间。玉米在田间条件下生长至拔节期时,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取样测定地上部与根部干重和养分元素含量,同时测定菌根侵染率;在玉米完熟期取样,测定籽粒百粒重、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无论田间施磷与否,接菌植株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接菌植株。不施磷情况下,+M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重,玉米生长的菌根依赖性(163.7%)显著高于施磷情形(124.1%)。–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与+P+M均无显著差异。与–P–M处理相比,–P+M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百粒重,同时也提高了籽粒中锌、锰、镁等矿质养分的含量,且与+P+M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玉米幼苗接种AMF后再移栽到田间,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玉米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促进玉米地上部和根部对磷及锌、锰和镁的吸收,进而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菌根化育苗可以达
李芳徐丽娇谢伟郝志鹏郝志鹏
关键词:玉米丛枝菌根真菌大田试验养分吸收
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19年
丛枝菌根(AM)共生体系能够改善植物营养状况,增强植物对各种逆境胁迫的耐受性,其在农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AM真菌(AMF)应用技术和田间试验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在介绍AMF种质资源库、商业化菌剂生产及相关专利申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从菌剂生产、接种技术、接种效应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AMF应用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国内外近年来菌根技术在农业、园艺、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尚待系统深入研究的AMF应用领域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旨在为菌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陈保冬于萌于萌谢伟郝志鹏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菌根技术生物肥料可持续农业生态恢复
丛枝菌根真菌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5
2022年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和大多数农作物形成互利共生体系,有效改善作物矿质营养,减轻环境胁迫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由于AM真菌的功能多面性,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重要作用和广阔应用前景。结合AM真菌农业应用技术途径和适用情景,讨论了作物种植制度和管理措施对AM真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途径,分析了菌根技术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加强AM真菌功能多面性及其应用途径优化研究,将有助于促进AM真菌菌剂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郝志鹏谢伟陈保冬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微生物肥料抗逆性土壤改良田间管理
丛枝菌根真菌防治尖孢镰孢枯萎病的效应、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所引起的植物枯萎病是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且难以防治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大部分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宿主植物抗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收集整理了2001-2021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评述了AM真菌防治尖孢镰孢枯萎病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AM真菌菌剂组成及应用方式对病害发生情况和尖孢镰孢丰度的影响。根据AM真菌在土壤-植物连续体的空间位置及其影响范围,从土壤、根系、植株等作用层面对AM真菌增强植物抵抗尖孢镰孢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包括影响土壤微环境、调节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强化根系机械保护屏障、促进宿主植物养分吸收和生长、诱导植物系统性抗性等。此外,综合讨论了AM真菌与其他手段联合应用防治尖孢镰孢枯萎病的应用研究进展。本文可为推进AM真菌生物防治病害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海希郝志鹏张莘谢伟陈保冬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抗病机制
一株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新的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应用。该丛枝菌根真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157。本发明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吸收磷等矿质元素,对宿主植物的抗逆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能够提高植物对干旱胁迫和重金属的...
陈保冬郝志鹏张莘吴照祥于萌谢伟
文献传递
丛枝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8年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普遍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系。AMF能够促进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MF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AMF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和群落构建机制,对于理解AMF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总结了AMF生物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提出了AMF生物地理学研究理论框架。认为AMF在自然界中并非简单随机分布,宿主植物、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共同决定AMF的群落结构,不同尺度下的AMF群落构建符合生态位-中性连续统假说,但在不同尺度下这些驱动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在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下,AMF的地理分布格局主要受地理距离和气候因子的影响,中性理论的作用大于生态位理论。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宿主植物和环境因子对AMF群落的影响胜过地理距离和扩散限制的作用,生态位理论取代中性理论在AMF群落构建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很多研究发现,同一生境中AMF的群落构建机制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在野外调查和公共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整合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AMF生物地理学理论。
陈保冬李雪静徐天乐谢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生态位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