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津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广东省海平面变化的过去和未来被引量:7
- 2013年
- 根据截止至2012年的文献、验潮站和卫星观测海平面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方法,介绍近8 000年来广东海平面变化特点并对未来趋势做出预估,结果发现:1)7 500年来广东的海平面存在6个相对高海平面时期,大体呈现千年尺度的波动周期,相对海平面比现在高约2.8~1.3 m;2)中全新世高温期存在百年尺度的海平面波动,波动幅度为20~40 cm;3)预估21世纪末的海平面比2000年上升38~45 cm。
- 陈特固黄博津汤超莲游大伟余克服
- 关键词:海洋气象海平面中全新世
- 南海中北部中世纪暖期海温变化的珊瑚高分辨率记录
- 黄博津余克服陈天然张会领施祺陈特固
- 过去2000年的特征气候时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3年
- 清楚认识过去2 000年来特征气候时段的气候特性,对于了解现代气候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显示,过去2 000年来的特征气候时段可概括为相对寒冷的黑暗时代冷期(简称DACP,大体位于400—600AD)、相对温暖的中世纪暖期(简称MWP,大体位于900—1400AD)、相对寒冷的小冰期(简称LIA,大体位于1500—1850AD)和20世纪异常温暖期。DACP的起止时间等目前仍有争议;MWP的争议在于它的全球性以及温暖程度,特别是它是否暖过20世纪后期;LIA是继MWP之后的一个冷期,全球大部分区域都有记录,但不同区域LIA的起始时间和温度变化幅度各不相同;20世纪异常温暖期指的是20世纪初(1920s)以来的气候变暖,目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它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一般认为,过去2 000年来特征气候时段的形成可能与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温室气体增多和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其中工业化(1860s)以前长时间尺度的气候主要受太阳和火山活动等的影响,工业化后的气候与温室气体的增多有关。未来对过去2 000年气候的研究,需要提高代用资料指示年代和区域气候信息的准确性,增加高分辨率、高精度代用资料,扩展研究区域,关注气候变化的全面性,发展气候模型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
- 黄博津余克服陈特固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闽江下游全新世孢粉记录的植被与环境变化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揭示闽江下游闽侯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历史,对闽江下游闽侯盆地庄边山遗址附近的FZ5钻孔进行了孢粉、硅藻分析。结果表明:闽侯盆地全新世海侵初始发生时间约为9 000 cal.a B.P.,至7 500cal.a B.P.达到最大海侵范围,晚全新世海退的发生时间在闽侯盆地大约为1 900 cal.a B.P.。孢粉分析证实了当地早中全新世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以及浓密的常绿阔叶林植被。在7 500―1 900 cal.a B.P.之间无论植被覆盖还是气候环境均比较稳定,高海平面时期的适宜气候以及海湾环境也有利于当地以渔猎经济方式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自1 900 cal.a B.P.以后,孢粉组合突变为以先锋植物芒萁属(Dicranopteris)、禾本科(Poaceae)、松属(Pinus)等类型为主,揭示了当地植被受到人类农业刀耕火种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高含量的禾本科花粉(含一定数量的水稻)仅在剖面上部明显增加这一事实,证实了闽侯和福州一带水稻种植的大面积发展始于距今1 900 a前后。
- 乐远福郑卓Barry V ROLETT黄博津黄康有Rachid CHEDDADI
- 关键词:闽江下游孢粉环境演变昙石山文化
- 闽江下游全新世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
- 我国东南沿海是大陆新石器文化和海岛新石器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福建闽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存。为了揭示我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闽侯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与新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历史,本文对闽江下游闽侯盆地...
- 乐远福郑卓Barry V.Rollet黄博津黄康有Rachid Cheddadi
- 关键词:闽江下游孢粉环境演变昙石山文化
- 文献传递
- 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罗马暖期中期海温变化被引量:10
- 2013年
- 珊瑚生长率是记录海水表层温度(SST)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本文以南海中北部西沙永兴岛罗马暖期期间发育的3个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测量它们的骨骼生长率,并利用珊瑚骨骼生长率与SST的关系式定量重建海温年际变化序列。结果显示:3个滨珊瑚(生长于120-59BC、46BC-14AD和30BC-28AD期间)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88cm/a(变化于0.53~1.24cm/a之间)、0.90cm/a(变化于0.58~1.53cm/a之间)和1.12cm/a(变化于0.71~1.46cm/a之间)。据此重建同时段年平均SST,相应结果分别为26.7℃、26.8℃和27.3℃。2kaBP前后(120-59BC,46BC-28AD)西沙海域平均SST为26.9±0.4℃,低于现代(1981-2010AD)约0.7℃。
- 黄博津余克服张会领施祺陈天然陶士臣严宏强刘国辉
- 关键词:SST西沙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