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菊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断块
  • 3篇油藏
  • 2篇驱油
  • 2篇驱油效率
  • 1篇低渗
  • 1篇低渗油藏
  • 1篇调驱
  • 1篇断块油藏
  • 1篇中低渗油藏
  • 1篇中高含水期
  • 1篇渗流
  • 1篇驱油机理
  • 1篇相渗曲线
  • 1篇两相渗流
  • 1篇聚合物凝胶
  • 1篇孔喉
  • 1篇孔喉半径
  • 1篇矿场
  • 1篇矿场试验
  • 1篇活性剂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李晓南
  • 4篇黄菊
  • 3篇刘爱武
  • 2篇程诗胜
  • 2篇刘华
  • 2篇王康月
  • 2篇李娟
  • 1篇马铭骏
  • 1篇巢忠堂
  • 1篇王景欣
  • 1篇陈其荣

传媒

  • 2篇复杂油气藏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H2断块E_1f_1油藏优势通道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CH2断块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存在平面优势通道发育、纵向单层突进等问题,导致优势通道上部分油井水淹、含水上升速度快等,为此对CH2断块开展优势通道识别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含水指数特征研究,确定该断块的优势通道主要为孔道型;动态监测资料和示踪剂测试结果表明,平面上优势通道集中在油藏中部,纵向上不同层位优势通道存在的位置也不同。根据不同方法计算优势通道孔喉半径范围在6.0~12.5μm之间。
李晓南程诗胜王康月李娟黄菊刘爱武
关键词:孔喉半径
S7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渗流行为及驱油机理被引量:4
2013年
以SN油田S7块油藏为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进入多孔介质后,在岩石/油/水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渗流、驱油过程。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为乳化、运移、富集3个方面。低界面张力体系能使油珠分散,使油珠直径变小,使油珠易于流动。实验研究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后,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变化,水相曲线左移,液相渗透率明显提高,残余饱和度减少。
刘爱武刘华马铭骏李晓南黄菊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两相渗流驱油效率相渗曲线
中低渗油藏C2断块阜一段中高含水期调驱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C2断块进入开发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强,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变差。针对C2断块的开发现状,开展了调驱技术研究。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出合适的调驱体系。实验结果显示:在134×10-3μm2天然岩心中,1200mg/L调驱剂的封堵率为83.35%,驱油效率为15.46%,表明其具有较强封堵能力和较高驱油效率。结合物模和数模的研究,优化调驱参数并制定油藏调驱方案。段塞结构为:前缘段塞1200mg/L凝胶,主体段塞1200mg/L聚合物,抗稀释段塞1500mg/L聚合物。经预测该调驱方案实施后可累计增油6355.8t,吨聚增油186.9t/t。
李晓南程诗胜王康月李娟黄菊刘华刘爱武王景欣
关键词:中低渗油藏调驱聚合物凝胶
低渗透稠油油藏CO_(2)降黏剂复合驱优选评价及矿场试验被引量:2
2022年
低渗稠油油藏普遍存在自然产能低,注水井压力高、注不进,注水沿压裂缝方向推进,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以低渗稠油油藏Z13为例,开展了CO_(2)降黏剂复合驱技术研究。通过降黏剂性能评价优选出降黏剂KD-45A,再结合长岩心驱替实验,明确降黏剂段塞对体系性能及复合驱效果的影响,总结复合驱相比单一驱替方式的增效机理。实验结果显示:降黏剂KD-45A在降低黏度、油水界面张力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其浓度达到0.3%以上时,降黏率达到96%;降黏剂能有效提升CO_(2)驱的驱油效率,每0.1 PV的降黏剂大约可以提升2%的采收率,但超过0.2 PV,降黏剂作用明显减小;前置段塞体积对减缓突破时机的影响不大;注入压力变化随前置段塞体积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0.2 PV后变化不大。在Z13-8井组的现场试验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李晓南顾骁王智林黄菊陈其荣巢忠堂
关键词:驱油效率矿场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