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帅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电场刺激
  • 1篇血管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组织
  • 1篇神经损伤
  • 1篇鼠模型
  • 1篇糖尿病大鼠
  • 1篇平滑肌
  • 1篇胃平滑肌
  • 1篇系膜
  • 1篇小檗
  • 1篇小檗碱
  • 1篇1型糖尿病
  • 1篇肠系膜
  • 1篇肠系膜血管
  • 1篇大鼠模型

机构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篇赵丁
  • 2篇梁红玉
  • 2篇刘帅
  • 2篇佟苗苗
  • 1篇蒋建东
  • 1篇赵丽丽
  • 1篇郝璋森
  • 1篇侯聪聪
  • 1篇李聪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形态改变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小檗碱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成模两周后,小檗碱组灌胃给予小檗碱(2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三组均每日一次,连续2周,比较各组体重及血糖变化。之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其肠系膜、各级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各级血管管径及血管和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实验28天后体重减轻(P<0.01),血糖升高(P<0.01)。二、三级动静脉管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或P<0.01);血管弹性膜分层不清,内膜白细胞黏附增多;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皱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节肿胀。小檗碱组较模型组体重、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级动脉管径和二级静脉管径较模型组明显收缩(P<0.05或P<0.01);而且小檗碱组较模型组血管弹性膜分层清晰,内膜白细胞黏附减少;脂肪细胞形态、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节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血管和微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晓亮刘帅祗明花李聪梁红玉佟苗苗赵丽丽赵丁
关键词:小檗碱糖尿病肠系膜血管脂肪组织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胃平滑肌功能的改变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早期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收缩、舒张反应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STZ)溶液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离体器官肌张力分析方法,以电场刺激及激动剂诱发胃各部位平滑肌收缩、舒张反应,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离体胃平滑肌功能的改变。结果 (1)电场刺激诱发1型糖尿病大鼠胃底平滑肌收缩反应小于正常大鼠(P<0.05),且收缩幅度紊乱,参差不齐;(2)正常大鼠及1型糖尿病大鼠胃体平滑肌收缩反应、胃窦自发收缩活动均无明显改变;(3)与正常大鼠相比,电场刺激诱发1型糖尿病大鼠胃底平滑肌舒张反应明显增加,而幽门环形肌收缩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 STZ造模4周的1型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中,胃各部位敏感性不同;胃底平滑肌收缩反应明显减小且紊乱,舒张反应明显增强;幽门环形肌舒张反应明显减小。提示在1型糖尿病早期大鼠胃平滑肌功能改变中,胃底和幽门可能最先发生病变,且主要源自神经调节的改变。
郝璋森梁红玉侯聪聪佟苗苗刘帅蒋建东赵丁
关键词:糖尿病胃平滑肌电场刺激神经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