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晨

作品数:6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财政林业科技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湿地
  • 3篇水质
  • 3篇黔中
  • 3篇高原湿地
  • 2篇树种
  • 2篇群落
  • 2篇喀斯特森林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水质
  • 1篇演替
  • 1篇优势树种
  • 1篇森林群落
  • 1篇石漠化
  • 1篇水质变化
  • 1篇水质评价
  • 1篇群落结构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浓度
  • 1篇现存量

机构

  • 6篇贵州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周晨
  • 5篇喻理飞
  • 3篇严令斌
  • 3篇蔡国俊
  • 3篇安苗
  • 2篇夏品华
  • 1篇袁丛军
  • 1篇林艳红
  • 1篇葛龙允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黔中喀斯特10种优势树种根茎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关联性被引量:26
2017年
以黔中喀斯特地区10种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叶中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器官性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明喀斯特地区主要优势树种养分利用特征及其对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结果如下:研究区植物叶片的N/P平均值为(9.75±0.55),主要受N的限制,但固氮植物桤木和马桑因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未因贫瘠环境中N的缺乏而受到N的制约,叶片N/P(13.76)比值接近于14。C含量、C/N、C/P在各生长型间表现为:常绿树种>落叶树种,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非固氮>固氮植物;N、P含量则为:常绿树种<落叶树种,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非固氮<固氮植物。各器官的养分分配方式:全C含量为叶(438.93 mg·g^(-1))>茎(393.83 mg·g^(-1))>根(355.95 mg·g^(-1));全N含量为叶(16.26 mg·g^(-1))>根(5.1 mg·g^(-1))>茎(3.73 mg·g^(-1));全P含量为叶(1.73 mg·g^(-1))>根(0.52 mg·g^(-1))>茎(0.29 mg·g^(-1))。植物各器官N与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体现了植物吸收N、P养分元素的协同性。植物叶与根,茎与根以及茎与叶的相同元素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环境供应植物体各器官的养分元素具有共变性。叶、根、茎中C与C/N、C/P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N、P对植物的生长及有机物的积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皮发剑舒利贤喻理飞严令斌周晨吴正花袁丛军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
黔中喀斯特典型森林群落地表凋落物层现存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皮发剑喻理飞舒利贤严令斌王松周晨吴正花蔡国俊杨瑞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区次生林树种的经济功能评价及功能群划分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构建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中25种优势树种经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树种经济功能群。结果表明,基于AHP评价结果与黔中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性能现状较为一致,AHP在喀斯特森林树种经济功能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中是科学且实用的。黔中喀斯特森林25种优势树种分为7个经济功能群:(1)药用-观赏型高经济功能群(PFGsⅠ),树种为厚朴、喜树和盐肤木;(2)食用型高经济功能群(PFGsⅡ),树种为茅栗和木姜子;(3)食用-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Ⅲ),树种有川榛和竹叶椒;(4)食用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Ⅳ),树种为火棘;(5)工业型中经济功能群(PFGsⅤ),树种为滇柏、光皮桦、响叶杨等7种;(6)药用-观赏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Ⅵ),树种为金佛山荚蒾、金丝桃、算盘子等9种;(7)食用型低经济功能群(PFGsⅦ),树种为粉枝莓。描述了各类经济功能群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区生态经济型次生林经营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葛龙允喻理飞严令斌袁丛军周晨蔡国俊
关键词:树种黔中
草海高原湿地湖泊水质时空变化及水质分区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针对草海水质污染状况,开展水质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为草海湿地污染治理及保护提供依据。在草海湿地湖泊设置了15个采样点,于2014年8月、11月和2015年1月、4月,分4季进行水样采集。以所测水质参数为基础,运用水质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草海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并基于营养状态对湖泊水体进行了分区。研究表明:(1)草海TP、TN、CODMn、Chl-a 4种主要水质指标浓度在春季高于其他3个季节,浓度分别达到0.03、0.98、6.30和0.025 mg/L,空间分布呈现由东至西逐渐降低的趋势,草海入水口及码头区域要明显高于湖泊其他区域。(2)草海湖泊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级别,按4个季度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平均值分为3个区域,A区为东北角入水口及西海游客码头,长年处于富营养状态,为富营养状态区,53.9≤TLI≤63.0,水质处于Ⅳ与Ⅴ类等级;B区为临近县城及入水口区域,季节性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状态区,41.2≤TLI≤46.6;C区为草海湖泊中心延续到阳关山的下游出水口区域,为贫中营养状态区,35.8≤TLI≤39.7;B区和C区水质全年为Ⅲ类等级。(3)各区域主要污染物指标以Chl-a、TN为主,A区形成的主因是城市污水注入,B区形成的主因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污水和农药、化肥施用量是治理草海湖泊水环境的重要途径。
周晨喻理飞蔡国俊安苗夏品华
关键词:水质变化高原湿地
草海高原湿地湖泊水质时空变化及水质分区研究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多重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目前全球湿地资源约有80%正在退化或丧失,湿地保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湿地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泊水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湖泊水质评价及污染物空间分布...
周晨喻理飞蔡国俊安苗夏品华
关键词:污染物浓度
贵州草海高原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被引量:26
2016年
由于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群落特征、动态演替等很大程度上受到水体理化因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水环境之间关系,对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生态过程、水质状况等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贵州草海高原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特征、长期变化以及水质现状,笔者于2014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草海浮游动物和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两次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水质评价,并通过和以往同季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了30年来草海浮游动物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草海浮游动物种类丰富,研究共检出浮游动物83属151种,其中原生动物31属60种,轮虫26属55种,桡足类15属18种,枝角类11属18种;优势种有5种,主要的优势种为桡足类的大型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草海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低,年均值分别为1.14和0.47。草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种类组成上,夏季110种,秋季75种,夏秋共有种有34种,季节更替率达77.5%;数量构成上,夏季丰度为1 505.53 ind·L^(-1),秋季丰度506.66 ind·L^(-1),夏季明显高于秋季。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动物群落参数对草海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草海水质处于中营养-中污染水平。与历史时期相比,草海浮游动物种类变幅较小,但浮游动物丰度却大幅度降低了,优势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可能与草海水质的剧烈变化有关,但具体的生态过程和驱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和长期监测。
蔡国俊周晨林艳红喻理飞安苗
关键词:浮游动物水质评价高原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