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萍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共86个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的血流分布特点及频谱多普勒测及的血流参数PSV与RI的大小。结果 86个肿块中31个超声诊断为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相符,有3个误诊为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1.2%(31/34);另外50个超声诊断为良性病变,有2个误诊为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2%(50/52)。其中恶性肿瘤内部及周边有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26个,显示穿入型血流有21个,内部可见大量散在微小钙化有9个,而良性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较少,无穿入性血管显示及微小钙化灶。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宋爱萍许红
- 关键词:乳腺肿瘤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的早期损害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早期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乳腺癌术后以表柔比星为主进行化疗的女性患者为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T0)、第3个周期结束后(T1)及第6个周期结束后(T2)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峰值(Em、Am)、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采集左室心尖四腔、长轴、二腔切面及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部短轴切面动态图像,采用2D-STI软件获得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径向应变(GRS),23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应变参数检测左室功能早期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①化疗组(T0、T1、T2)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Dd、LVDs、IVSd、LVPWd及LV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的Em/Am、e’、Em/e’较正常对照组和T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1、T2的GLS较正常对照组和T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1、T2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的GCS亦较正常对照组和T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T1的GLS曲线下面积为0.832,以-14.1%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83.4%,特异度为85.2%,T2的GLS曲线下面积为0.906,以-13.8%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92.2%,特异度为83.7%;T2的GCS曲线下面积为0.577,以-20.5%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63.0%,特异度为57.4%。结论:GLS检测蒽环类药物对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最佳,可作为早期监测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室亚临床心功能损害的敏感参数。
- 宋爱萍徐心纯许红陆伟
- 关键词:蒽环类超声心动描记术左心室功能二维斑点追踪
- 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索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与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两种不同起搏模式对三尖瓣反流(T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8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因缓慢性心律失常首次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且术前2周内与术后1年以上超声心动图资料齐全的患者。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LBBAP组及RVSP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TR程度。结果:共入组104例患者,男性69例(66.3%),中位随访时间28.5(17~36.75)个月。其中LBBAP组52例,RVSP组52例。术后TR加重的共有21例(20.2%),新发TR共10例(9.6%)。其中LBBAP组TR加重的共10例,RVSP组TR加重的共1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7和1.0)。同时观察到LBBAP组术前19例存在轻度以上的TR,术后有14例(73.7%)患者发生TR减轻,RVSP组术前17例存在轻度以上的TR,术后有6例(35.3%)患者发生TR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术前即存在TR的患者,LBBAP术后对原有TR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RVSP。
- 姚云婕李柯蓓盛宇峰宋爱萍任骋徐春明
- 关键词:右室间隔部起搏三尖瓣反流心脏起搏器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比分析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术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并研究两者在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7例有心室起搏指征的患者分成两组,36例接受LBBP治疗,31例接受右心室起搏(RVP)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行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3个月应用2D-STI获得左心室17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ls-Dif)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左心室乳头肌水平6节段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rs-SD)及前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差值(Taspost);采用TDI获得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及最大差值(Ts-Dif)。结果与RVP组比较,LBBP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Tls-Dif、PSD、Trs-SD、Tas-post、Ts-SD及Ts-Dif均较短(P均<0.05)。2D-STI对LBBP起搏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检出率为72%(26/36),高于TDI的58%(21/36);RVP起搏状态下2D-STI对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检出率为84%(26/31),高于TDI的65%(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BBP起搏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P;2D-STI与TDI均可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2D-STI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检出率高于TDI,且操作简捷方便,重复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宋爱萍任骋徐心纯许红
- 关键词:心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