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彦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便携式节点地震仪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进展被引量:12
- 2021年
- 地震学方法在地球物理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便携式节点地震仪凭借着其灵活性、低价格、高效率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球物理探测领域.本文基于已有的便携式节点地震仪应用实例,对数据采集流程和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还阐述了其在主动源与被动源数据采集中相比于传统采集的差异和优点.相比较宽频带流动台阵,便携式节点地震仪观测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短周期密集台阵方式.近年来,便携式节点地震仪的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在利用被动源地震开展深部结构探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SPAC、HVSR、背景噪声成像及接收函数四种方法在节点地震仪的应用中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几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最后探讨便携式节点仪器相比宽频带仪器的优缺点,为未来发展灵活地震采集技术提供一点参考.
- 任彦宗卢占武张新彦薛帅刘子龙刘子龙蔡玉国
- 关键词:地震观测处理技术
- 用于专题地质填图的地球物理技术——短周期密集台阵被引量:3
- 2021年
- 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专题地质填图强调,针对某个主要地质体、沉积盆地、重要成矿带、地震带断裂系统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填图,以解决目标地质体结构、沉积盆地基底起伏、成矿地质体规模、断裂系统分布等重大问题。地球物理是专题填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近10年发展起来的短周期密集台阵技术,因其布设灵活、应用广泛、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备受关注。通过介绍短周期密集台阵发展现状,以及在城市、矿山、地震灾害区、沉积盆地等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利用短周期密集台阵进行近地表结构调查的应用实例,提出了该技术在专题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前景和技术方案建议,力图通过短周期密集台阵的调查构建结构成像方法,丰富和完善专题填图的技术方法体系。
- 卢占武李文辉张新彦李秋生蔡玉国任彦宗程永志王光文
- 关键词:区域地质
- 基于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地震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下地壳结构研究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缩写为ELIP)是我国最早被国际地学界公认的大火成岩省,也是近20年来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Xu,2007;2013;Yang,2020)。以往利用噪声成像、接收函数、宽角反射与折射等地震资料在该地区的结...
- 卢占武任彦宗张新彦李文辉王海燕薛帅梁瑶
- 关键词:地壳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 阿坝—遂宁宽角地震剖面重建藏东缘龙门山地区地壳速度结构被引量:7
- 2017年
-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中生代和晚新生代经历强烈的构造变形,急剧抬升,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利用起伏地形下的高精度成像方法,对"阿坝一龙门山一遂宁"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数据重新处理,通过走时反演重建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剖面自西向东跨越松潘一甘孜块体、龙门山断裂带和四川盆地,不同块体速度结构表现了显著的差异.松潘甘孜块体地表复理石沉积层内有高速岩体侵入,低速层低界面起伏不平反映了该区的逆冲推覆构造.中下地壳速度横向上连续变化,平均速度较低(约6.26 km·s^(-1)).四川盆地沉积层西厚东薄,并在西侧出现与挤压和剥蚀作用相关的压扭形态.中下地壳西薄东厚,平均速度较高(约6.39 km.s^(-1)).龙门山断裂带是地壳速度和厚度的陡变带,Moho面自西向东抬升约13 km.在整个剖面上Moho面表现为韧性挠曲,中下地壳横向上连续变化,推测古扬子块体已到达松潘甘孜块体下方.松潘甘孜块体下方中下地壳韧性变形,并在底部拖曳着被断裂切割的脆性上地壳,应力在不同断裂上积累和释放,诱发大量地震.
- 张新彦高锐白志明徐涛李秋生
- 关键词: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深地震测深地壳速度结构
- 探测壳内低速层的深地震测深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及全球大陆不同构造域广泛存在壳内低速层.壳内低速层不仅与地壳表层金属、非金属矿床、油气资源及地壳变形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一些重大地震和活动断裂的发育场所.一般认为,地壳低速层反映了地壳物质的含水、热状态和部分熔融等信息,其研究对探讨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利用深地震测深资料的震相走时、振幅、相位信息识别壳内低速层的5种典型方法:1)Pg震相走时中断;2)低速层顶、底界面反射波走时曲线近似平行;3)30°~ 60°入射角范围内低速层顶界面反射转换波强于反射纵波;4)低速层底界面反射波强于顶界面;5)低速层顶界面反射波极性反转等.研究实例表明,以上方法为利用深地震测深资料揭示壳内低速层提供了有效途径。
- 周小鹏王晓张新彦白志明滕吉文
- 关键词:低速层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 利用节点地震仪开展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实验进展
- 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探测岩石圈结构的高精度技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取得诸多成果,用来研究碰撞带结构、地球的动力学过程、断裂系统与地震活动、下地壳结构与壳幔边界变化特征等等(Klemp...
- 卢占武李文辉张新彦王海燕任彦宗王光文
- 关键词:地震仪深地震反射剖面
- 跨龙门山断裂带人工源宽角剖面壳内结构成像
- 龙门山断裂带处于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块体对接的关键部位.为揭示龙门山断裂带上方精细的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孕震机制,于2010年完成了跨龙门山断裂的“阿坝-龙门山-遂宁”剖面。该剖面全长50...
- 张新彦高锐白志明徐涛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幔结构
- 文献传递
- 上地壳纵横波速度结构相关反演成像方法被引量:5
- 2015年
- 基于纵横波初至走时数据的层析成像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揭示不同构造域壳幔速度结构特征.我们从同一地质体的纵横波速度属性相关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一种相关反演成像的方法:纵横波速度反演交替进行,在迭代反演过程中每通过一次反演获得相应的纵波速度(或横波速度)结构后,更新相应的纵横波速度比模型以及相应的横波(或纵波)速度反演的初始模型,然后继续开展后续横波(或纵波)速度反演工作.在反演过程中依据纵横波速度的相关性信息和射线路径长度将走时残差以不同权重分配到射线路径经过的单元,依据网格节点周围平均的慢度扰动更新速度模型.正反演过程分别基于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方法和反投影成像方法.两种典型模型试验表明,该技术应用于上地壳速度结构反演成像过程,可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常规单独反演纵波和横波速度过程容易带来的畸变和失真.该方法应用于重建青藏高原西部札达—泉水沟深地震测深(DSS)剖面下方的上地壳速度结构,揭示出与青藏高原西缘板块碰撞相关的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 王晓周小鹏张新彦白志明滕吉文
- 关键词:有限差分
- 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下地壳结构被引量:3
- 2022年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紧邻三江构造带,其复杂的地质背景使得该火成岩省的内带受到强烈改造和变形.由于缺少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导致对该地区地壳的精细结构了解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大火成岩省形成机制的认识.我们在大姚—元谋段实施了一条深地震反射剖面,试验了一种基于节点地震仪的深地震反射数据采集方法,得到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的高分辨率结构图像.从两种仪器采集的深地震反射资料显示,节点地震仪采集的资料能够达到目前常用的有缆式地震仪428XL采集的深反射资料效果,甚至在局部特征上表现更好,从而有利于这种低成本、高效率、多种数据的采集方式的发展.叠加剖面结果显示,沿剖面下地壳自西向东呈现逐渐隆升特征,在剖面西部双程走时13 s(约40 km深度)处,出现一段约17.5 km厚的密集反射带,至剖面东部,密集反射带顶端双层走时为11 s,底部为16 s.结合早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结果,本文推测这种密集反射特征是由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时内带侵入地壳的铁镁质物质造成的结果,对应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遗迹.
- 任彦宗卢占武张新彦薛帅王光文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地壳结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 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幔结构探测研究新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显著不同于以正向碰撞为主要形式的青藏高原本体。其变形样式在地壳浅部以侧向滑移为主,并伴随一系列尚待揭示的深部过程。毫无疑问,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结构探测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深部动力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揭示与侧向碰撞变形的深部过程相伴生的成矿带的岩石圈三维结构和深部动力学背景,对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至为关键。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壳幔结构探测研究成果和基本认识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重点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及邻区深部结构地震学探测研究近十几年的新进展、新认识,主要涉及壳幔结构的天然地震成像、人工源地震探测剖面和深部动力学等研究方向,供对青藏高原地学研究感兴趣的地质科研人员参考。
- 李秋生酆少英白志明高原高嵩熊小松王晓冉郎超韩如冰吴庆宇卢占武王海燕李文辉张洪双张新彦
- 关键词:壳幔结构深部动力学地震成像三江成矿带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