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监测点
  • 3篇高血压
  • 2篇死因
  • 2篇自我
  • 2篇自我管理
  • 2篇慢性病
  • 2篇居民死因
  • 2篇高血压患者
  • 1篇血压控制
  • 1篇知信行
  • 1篇死因构成
  • 1篇死因顺位
  • 1篇体质指数
  • 1篇流动人口
  • 1篇患病
  • 1篇高血压患病
  • 1篇管理前后
  • 1篇肥胖

机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喀什地区...

作者

  • 7篇关玉梅
  • 7篇刘来新
  • 7篇张荣
  • 6篇者炜
  • 6篇廖佩花
  • 6篇张云君
  • 1篇李卫国

传媒

  • 4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6—2013年乌鲁木齐市伤害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伤害的发生情况,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家伤害监测的哨点医院,对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67 492例患者,其中,男性42 932例(63.61%),女性24 560例(36.39%);伤害高发年龄为25岁~和5岁~年龄组,分别占38.51%和30.34%;以商业服务人员伤害比例最高,占24.40%;夏季为伤害发生的高发季节;29.92%的伤害发生在公共居住场所,31.09%的女性在家中发生伤害;跌倒/坠落(44.47%)为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结论在乌鲁木齐市青壮年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女性在家中发生伤害较多,6—8月为伤害高发月份,应提高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旅游季节对游客的安全知识宣传。
关玉梅张荣廖佩花刘来新
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死因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新疆15个监测点2014年户籍居民死亡报告资料,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总死亡率400.86/10万,男性高于女性。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达79.11%,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死亡占10.12%,伤害死亡占9.12%;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及高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是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死因;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交通事故、溺水、意外中毒、意外跌落和自杀是意外伤害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新疆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病致死仍占最高比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依然比较严重,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依然是危害青壮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大新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的防治力度。
者炜廖佩花刘来新张荣关玉梅张云君
关键词:死因死因顺位慢性病
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死因构成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的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户籍居民死亡报告资料,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总死亡率为400.86/10万,男性占总死亡的60.52%,女性占39.48%,男性高于女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死亡率最高,占79.11%,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死亡占10.12%,伤害死亡占9.12%;三大类疾病男、女性主要死因均为慢性病,死亡比例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2,P〈0.05);城市监测点人群慢性病的死因构成比高于农村监测点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P〈0.05);农村监测点人群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χ2=56.43)和伤害(χ2=50.17)的构成比均高于城市监测点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东疆、北疆和南疆,慢性病都是主要死因,不同区域间人群三大类疾病死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5,P〈0.05);慢性病死亡构成比的排序为维吾尔族大于回族,回族大于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大于其他民族,其他民族大于汉族。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新疆居民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力度,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居民提供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者炜张荣关玉梅刘来新张云君
关键词:死因构成慢性病
新疆阜康市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前后知信行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新疆阜康市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前后知信行变化情况。方法从2个社区选取自愿参与的17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自我管理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35岁以上每年需测血压1次的知晓率在管理前后分别为78.2%和92.7%(χ2=15.21,P<0.01),高血压能导致中风的知晓率在管理前后分别为86.0%和94.4%(χ2=15.21,P<0.01),食用盐每日推荐量知晓率在管理前后分别为16.2%和44.1%(χ2=33.15,P<0.01),食用油每日推荐量知晓率在管理前后分别为24.0%和43.6%(χ2=15.29,P<0.01)。认为合理膳食、增加运动、合理用药、不抽烟、少喝酒、定期监测血压及心情放松能有助于控制血压的比例均有所升高,在自我管理前分别为81.6%、82.1%、86.0%、76.0%、78.2%、83.2%和84.9%,而管理后分别提高至96.1%、94.4%、98.3%、84.4%、92.7%、96.1%和94.4%。在自我管理前采取了低盐、低油饮食、控制体重、增加体育活动以及保持情绪等措施来帮助控制血压的比例分别为63.1%、58.1%、48.6%、64.2%和52.5%,在管理后也有所增加,分别提高至91.1%、85.5%、73.2%、83.2%和70.9%。结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对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都有较大的帮助。
廖佩花者炜关玉梅张荣张云君刘来新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知信行
新疆4个县(区)高血压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新疆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新疆慢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3-5月,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抽中的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哈密地区哈密市以及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共4个县(区)的9 787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居住满6个月以上)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一般情况、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和体育锻炼情况。用SPSS 13.0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疆4个县(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0.45%,自身知晓率为59.10%,高血压患者现在吸烟率为15.5%,低于非高血压人群(18.8%),戒烟率为5.6%,高于非高血压人群(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1,P<0.01);高血压患者现在饮酒率(13.3%)低于非高血压人群(14.8%),已戒酒率(4.5%)高于非高血压人群(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P<0.01);体育锻炼率为37.6%,高于非高血压人群(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3,P<0.01)。超重率和肥胖率在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63.6%和33.3%,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分别为40.2%和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4个县(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行为接受程度较高,但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要控制高血压,就要从危险因素入手,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降低危险因素流行。
廖佩花张荣者炜关玉梅张云君刘来新
关键词:高血压
新疆阜康市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变化。方法从新疆阜康市两个社区选取自愿参与的17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高血压自我管理后,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66.5%,明显高于管理前控制率(χ2=19.89,P<0.05),且血压控制率提高主要表现在男性患者,控制率由35.0%提高至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2,P<0.05);自我管理后,吸烟者中戒烟比例由原来的20.4%增加到40.7%(χ2=5.23,P<0.05),饮酒者中戒酒的比例由原来的13.1%增加到29.5%(χ2=12.00),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由64.0%上升至78.0%(χ2=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前后,食用盐(t=-0.199)和食用油(t=-0.217)摄入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是发挥血压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廖佩花李卫国张荣者炜关玉梅张云君刘来新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血压控制
新疆5个监测点流动人口体质指数分布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新疆5个监测点不同年龄组、性别、职业和民族流动人口体质指数(BMI)水平及其分布状况,为制定不同人群的健康指导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新和县、伊宁县、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田县和喀什市5个县(区、市)的1 491名流动人口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疆5个县(市)流动人口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为13.07%和30.93%,女性流动人口的肥胖率(13.21%)略高于男性流动人口(12.92%),男性流动人口的超重率(33.99%)高于女性流动人口(28.11%);50岁~组流动人口的超重率(45.63%)和肥胖率(17.48%)相比其他年龄组均为最高;男性流动人口中,60岁以上年龄组的超重率最高(48.48%),40岁~组流动人口的肥胖率最高(18.18%);女性流动人口中,50岁~组的超重率最高(45.65%),60岁以上年龄组流动人口的肥胖率最高(23.53%),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BMI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34,P〈0.05);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肥胖率(15.67%)高于汉族(12.62%)和其他民族(10.99%);汉族流动人口的超重率(33.78%)高于维吾尔族(22.39%)和其他民族(20.88%);企业负责人的肥胖率最高(46.67%),生产人员的超重率最高(39.29%),技术人员中低体重率最高(6.59%),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的BMI指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2,P〈0.05)。结论新疆5个监测点流动人口中,女性的肥胖率较高,男性的超重率较高;50岁~组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较高;维吾尔族的肥胖率较高,汉族的超重率较高;因此应针对不同人群的流动人口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策略。
张荣廖佩花关玉梅者炜索菲亚.米提哈提张云君刘来新
关键词:流动人口体质指数肥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