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运强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低频电磁场
  • 2篇新生血管
  • 2篇新生血管形成
  • 2篇血管形成
  • 2篇肢体
  • 2篇缺血
  • 1篇血管炎
  • 1篇血管炎症
  • 1篇血管炎症反应
  • 1篇血栓
  • 1篇血栓闭塞
  • 1篇血栓闭塞性
  • 1篇血栓闭塞性脉...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肢体缺血
  • 1篇治疗血栓
  • 1篇缺血肢体

机构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张建勇
  • 3篇陈辉
  • 3篇孟德凯
  • 3篇张运强
  • 2篇彭辉
  • 1篇于化龙
  • 1篇余化龙

传媒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并肢体缺血模型兔接受低频电磁场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磁场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报道不多,原因是受试动物的依从性差及所受磁场作用强度的稳定性难以掌控,由此造成实验误差大,结果可信度下降。作者针对此类问题,采用磁性饲养笼进行低频电磁治疗缺血肢体的实验研究,由此克服了受试动物依从性差及磁场强度的稳定性难以掌控的两大难题。目的:探讨自制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生长促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96只,编号随机分入缺血组和无缺血组(每组12个处理组合),按析因设计要求每组重复实验4次。因素A电磁场作用强度(0,3,6,12 mT)和因素B电磁场作用时间(3,5,7 d)。结果与结论:低频磁场能够明显促进家兔缺血肢体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表达,磁场作用强度(因素A)是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表达的主要因素,作用时间(因素B)为次要因素。低频磁场也促进无缺血肢体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但对无缺血肢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表达无明显促进作用,揭示在肢体缺血状态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表达除了受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调控作用外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调控。
张建勇彭辉孟德凯陈辉张运强余化龙
关键词:低频电磁场肢体缺血缺氧诱导因子1ΑCD34
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缺血组和缺血磁场组各24只新西兰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只。缺血组和缺血磁场组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第42天作髂总动脉结扎缺血肢体造模,缺血磁场组手术当日放入磁性饲养笼内进行12毫特斯拉(mT)的低频电磁场实验,每12h1次,每次30min,第7天测量4组双侧后肢体趾端皮肤温度和股动脉血流量并计算差值,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及小腿横纹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密度,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腿横纹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不作缺血肢体造模和低频电磁场实验。结果缺血组术后第7天双侧后肢体趾端皮肤温度及股动脉血流量平均差值均明显大于缺血磁场组(P<0.01),血清HIF-1a测量值、小腿横纹肌组织VEGF及CD34表达密度均明显小于缺血磁场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小腿横纹肌组织VEGF及CD34未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缺血组小腿横纹肌组织第7天出现横纹肌片状坏死伴钙化、单核细胞浸润及横纹肌萎缩,缺血磁场组横纹肌空泡样变性并伴灶状坏死及横纹肌萎缩,动脉粥样硬化组小腿横纹肌组织脂肪变性。结论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能明显促进家兔血清HIF-1a生成、缺血肢体VEGF及CD34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缺血肢体供血。
张建勇彭辉陈辉孟德凯张运强
关键词:低频电磁场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片不同剂量及时间治疗Ⅱ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雷公藤0.5mg-45d组、0.5mg-90d组和1mg-45d组,每组30例。治疗前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栓素-B2(TX-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测量趾端皮肤温度(TTS)。治疗后检测指标相同。结果每组治疗前、后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较治疗前CD4+/CD8+、IL-1/IL-10、TNF-a、TX-B2均显著降低(P均<0.05),TTS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5),VEGF及HIF-1a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治疗后CD4+/CD8+、IL-1/IL-10、TNF-a及TX-B2雷公藤0.5mg-90d组较0.5mg-45d组降低均显著(P均<0.01)、雷公藤1mg-45d组较0.5mg-45d组降低均显著(P均<0.05),TTS升高雷公藤0.5mg-90d组较0.5mg-45d组均显著(P均<0.05)、VEGF及HIF-1a每两组间变化均不显著(P均>0.05),雷公藤0.5mg-90d与1mg-45d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该研究显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TAOⅡ期是以抑制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而改善患肢供血。对于治疗45d,1mg·kg-1·d-1较0.5mg·kg-1·d-1疗效好;对于0.5mg·kg-1·d-1治疗剂量,90天较45天疗效好。
张建勇陈辉孟德凯张运强于化龙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公藤多苷片免疫调节作用血管炎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