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丹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人工林
  • 3篇落叶松
  • 3篇落叶松人工
  • 3篇落叶松人工林
  • 2篇削度方程
  • 2篇TLS
  • 1篇点云
  • 1篇点云数据
  • 1篇树冠
  • 1篇树莓
  • 1篇人工红松
  • 1篇种源
  • 1篇主发酵
  • 1篇外轮廓
  • 1篇维数
  • 1篇模型构建
  • 1篇雷达
  • 1篇雷达数据
  • 1篇混合模型
  • 1篇间伐

机构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丹丹
  • 5篇贾炜玮
  • 2篇李凤日
  • 1篇王金玲
  • 1篇李丹丹
  • 1篇赵福杰
  • 1篇李亮亮
  • 1篇段小玲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森林工程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数据的落叶松人工林削度方程构建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使用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简称TLS)点云数据提取人工落叶松树干不同相对高处直径的精度,构建落叶松树干削度方程,验证地基激光雷达获取数据的可行性,改变传统的获取森林参数的方式,能够为森林资源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性支持。【方法】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8块皆伐样地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TLS扫描样地,然后测量伐倒木相对高处直径;并以伐倒木实测值为真值,分析TLS提取的相对高处直径精度,最后采用点云数据提取的直径构建削度方程。选取9个削度方程基础模型,根据评价指标选出最优基础模型,以样木为随机效应建立基于单木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结果】TLS获取的树干直径数据满足精度要求,且适用于削度方程的构建,其中胸径(R^(2)=0.9939)的提取效果好于树高(R^(2)=0.9139);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相对高处直径R^(2)逐渐增大,到0.06h处直径的提取精度最高(R^(2)=0.9912),随后R^(2)逐渐减小,在0.8h(R^(2)=0.8763)、0.9h处,由于树冠遮挡,获取的树干点云密度较小,导致提取效果较差;使用TLS数据构建的9个削度方程中,Kozak-1988的拟合效果最好(R^(2)=0.9783、RMSE=1.1799);通过比较模型在不同径阶下和不同相对高处的预测能力,分析发现Kozak-1988比Kozak-2004和曾伟生模型更适合描述孟家岗林场落叶松的干形变化,因此Kozak-1988为基于TLS数据构建的最优基础模型;最后采用Kozak-1988构建基于样木水平的三参数混合效应模型精度达到99.77%。【结论】TLS获取的树干相对高处直径数据精度较高,基于点云数据构建的人工落叶松削度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为后续出材率表的编制做准备,并为孟家岗林场科学合理的造材提供理论依据。
邹茂胜孙毓蔓李丹丹李丹丹贾炜玮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削度方程混合模型
帽儿山不同种源人工红松的生长差异性
2024年
为分析红松树高的生长规律,筛选生长优良种源,本研究利用帽儿山实验林场的26个种源234株人工红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对种源进行分组,结合Gompertz、Korf、Richards、Logistic、Schumacher基础模型构建树高生长方程,对比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将种源分组作为哑变量引入基础模型,根据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赤池信息准则(AIC)、模型预估精度(F_(P))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帽儿山林场红松生长的最优树高生长方程。结果表明:26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值在区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而在种源间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差异显著。综合考虑不同生长性状指标所划分的4组种源生长量分别为A组(五营、鹤北、临江、东方红、桦南、露水河、方正)>B组(爱辉三站、凉水、铁力、清河)>C组(乌伊岭、沾河、亮子河、白河、柴河、草河口、八家子)>D组(桶子沟、大石头、汪清、和龙、延寿、大海林、小北湖、穆棱)。4组的最优基础树高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引入哑变量后模型的拟合精度(R^(2)=0.9353)高于基础模型(R^(2)=0.9303),模型预测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各组种源树高生长曲线均符合“S”形变化规律,但各组存在明显差异,以A组种源表现最好。不同种源的红松生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差异,含种源分组哑变量的人工红松树高生长模型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反映不同种源红松的树高生长差异,可以为红松人工林的选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范迎新贾炜玮李凤日李丹丹张聪
关键词:种源
抚育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木结构复杂性的影响
2024年
本研究以孟家岗林场不同间伐强度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获取样地内单木点云数据,基于MATLAB平台应用分形分析理论提取盒维数来表征长白落叶松树木结构复杂性,并评估不同间伐强度及树木属性对长白落叶松树木结构复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盒维数在对照(CK:1.68±0.07)、低中强度间伐(处理T_(1)、T_(2)、T_(3):1.74±0.07)和高强度间伐(处理T4:1.81±0.06)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间伐强度增加了树木结构复杂性。在树干属性中,胸径、树高与盒维数呈显著正相关,高径比与盒维数呈显著负相关;在树冠属性中,树冠体积、表面积、投影面积和冠幅与盒维数呈显著正相关。Hegyi竞争指数与盒维数在对照和低中强度间伐下呈显著负相关,在高强度间伐下相关性不显著。间伐影响了长白落叶松树木结构复杂性,树干属性和树冠属性是长白落叶松树木结构复杂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王帆贾炜玮李凤日李丹丹郭昊天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盒维数
红树莓果酒主发酵工艺的优化被引量:10
2014年
本文对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红树莓果酒的主发酵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野生红树莓为原料,安琪高活性葡萄酒用干酵母为发酵菌种,残糖质量分数、酒精度、总酸和感官评价分数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优化实验,探究出红树莓果酒酿造的最佳主发酵工艺为:pH2.7、发酵温度22℃、初糖质量分数23%、酵母接种量4%。在此工艺条件下主发酵6d,得到红树莓果酒:残糖10.11g/L(以葡萄糖计),酒精度12.0%vol,总酸17.22g/L(以柠檬酸计),感官评分为75.83±3.06;红树莓果酒呈酒红色,澄清透明,有光泽,味纯正爽怡,有清雅果香与和谐酒香。
李亮亮李丹丹赵福杰段小玲王金玲
关键词:红树莓果酒主发酵
基于TLS引入局部密度因子的落叶松削度方程构建
2024年
将局部密度因子引入削度方程,通过地基激光雷达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孟家岗林场5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扫描,采集的点云数据用于提取落叶松树高、胸径以及不同相对高度处直径,基于Kozak可变指数削度方程构建引入局部密度因子的削度方程,削度方程拟合结果为调整决定系数R^(2)_(adj)=0.935,均方根差RMSE=0.7356,平均偏差Bias=0.8693。研究表明,引入局部密度因子的削度方程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对比传统Kozak削度方程和引入全局密度因子的削度方程,引入局部密度因子的削度方程拟合效果更好;落叶松的削度方程其局部密度因子的计算范围与树高和胸径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可以为孟家岗林场科学合理的造材提供理论依据,初步揭示了局部密度因子对于落叶松树干干形的影响。
张少秋贾炜玮李丹丹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削度方程
基于TLS的红松树冠半径提取及其外轮廓模型构建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基于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点云数据提取人工林中红松不同树冠深度处最大树冠半径(crown radius,RC)的精度,建立基于TLS点云数据的树冠外轮廓模型,为基于TLS点云数据研究树冠结构奠定实践基础。【方法】以30株人工林红松解析木的TLS的点云数据以及实测枝条因子为数据源,采用点云分层投影法提取不同树冠深度处的最大树冠半径,并与根据30株解析木各轮最大枝条计算出的半径对比进行精度分析。最后,基于TLS所提取的树冠半径进行红松树冠外轮廓模型的构建。【结果】最大树冠半径总提取精度为86.17%,不同树冠深度处提取精度存在差异,提取效果最好的相对冠深范围为0.15~1.00,精度均在90%左右;提取效果最差的相对冠深范围为0~0.15,精度为60.27%~75.79%。3种常用的树冠外轮廓模型(单分子式、二次抛物线、3参数Weibull方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3参数Weibull方程为最优模型,对最优模型再参数化后引入的变量为胸径(DBH)和高径比(HD),拟合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基于TLS点云数据,采用点云分层投影法提取树冠半径的精度满足模型建立的要求,因此利用TLS数据可以近似代替实测数据进行树冠外轮廓模型的研究。
王帆贾炜玮唐依人李丹丹
关键词:点云数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