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赞勇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交通安全
  • 2篇立交
  • 1篇动视力
  • 1篇硬路肩
  • 1篇匝道
  • 1篇智能交通
  • 1篇视距
  • 1篇同侧
  • 1篇能见度
  • 1篇平面交叉口
  • 1篇雾区
  • 1篇立交主线
  • 1篇路肩
  • 1篇可靠性
  • 1篇可靠性分析
  • 1篇互通式
  • 1篇互通式立交
  • 1篇换道
  • 1篇换道模型
  • 1篇交叉口

机构

  • 6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江苏省交通工...

作者

  • 6篇李赞勇
  • 2篇冯焘
  • 1篇吴明先
  • 1篇周永涛
  • 1篇王贵山
  • 1篇潘兵宏
  • 1篇王佐
  • 1篇林宣财
  • 1篇莫一魁
  • 1篇张江洪
  • 1篇李星
  • 1篇宋帅

传媒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中外公路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调整缓和曲线参数的中间带宽度变化分幅过渡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避免因中间带宽度变化引起直线、圆曲线路段出现小偏角及原单曲线被拆分零散化,在历年来历次规范对过渡方式的修订及执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调整缓和曲线参数的中间带内外缘缓和曲线计算模型,提出了通过调整缓和曲线参数实现左右分幅线形设计。根据中间带宽度增宽值和中心线缓和曲线长度变化分别与中间带内外缘缓和曲线长度变化相关性研究,得出调整缓和曲线参数的3个可行性方案:一是当中间带单侧宽度变化值小于0.5 m时,通过调整缓和曲线参数能实现中间带宽度变化过渡符合左右分幅线形设计;二是当中间带宽度单侧变化值在0.5~1.0 m范围时,需进一步结合设计中心线圆曲线半径和中间带内外缘缓和曲线参数计算结果分析确定;三是当中间带宽度单侧变化值大于1.0 m时,通过缓和曲线参数调整较难做到,需通过左右分幅线形设计或其他方式来实现中间带宽度变化。确定了满足左右分幅线形设计的中间带宽度变化范围,同时认为在缓和曲线上采用线性渐变的分幅过渡不会出现小偏角或原单圆曲线被拆分零散化,前后路线线形依然保持连续性,交通安全有保障。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提出了中间带宽度变化在隧道路段、超多车道高速公路中间带设墩路段等的推广应用。
任春宁宋帅王佐林宣财李赞勇
关键词:交通安全
基于车载数据的公交服务可靠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交网络日趋庞大和复杂,其服务可靠性容易受到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本文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基于公交车载数据,对公交服务可靠性进行研究,提出公交服务可靠性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分析公交服务可靠性的特征与优化方法。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公交服务的实际情况,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莫一魁李赞勇
关键词:公交智能交通车载数据
互通式立交主线同侧相邻入口最小间距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为提高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主线同侧相邻入口路段的交通安全,满足当前越来越复杂的互通式立交相邻入口的行驶安全需求,在规范的规定不够全面的情况下,以主线同侧相邻的匝道入口间距为研究对象,分析驾驶人进入上游入口后的驾驶特性。考虑车辆由匝道驶入主线时加速行驶距离、等待可插入间隙行驶距离和变换车道所需距离,建立了最小间距计算模型。结合相关调查结果及国外规范的成熟研究成果,对匝道入口处关键参数取值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匝道设计车速对应的合流鼻初速度、不同主线设计速度的合流点末速度、不同车型在加速段的平均加速度及合流车辆等待可插入间隙的平均等待时间等参数。通过对匝道合流处的驾驶员视距研究,分析了合流前识别决策距离、合流前换道距离以及合流前减速距离。最后从行车安全角度,提出了基于主线和上游匝道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主线同侧相邻入口最小间距指标建议值。结果表明:主线同侧相邻匝道入口最小间距与主线和匝道的设计速度均存在较强的关联,两者的速差越大,所需要的间距越大。《路线规范》中未区分相邻出口和入口,相邻出口的间距和相邻入口的间距相同,且未考虑匝道设计速度,所规定的主线同侧相邻匝道入口最小间距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钟伟斌曹骏驹张江洪王贵山李赞勇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
分离式立交与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分离式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在规范中没有规定,而实际工程中往往该区域就是交通事故的黑点,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该文通过建立换道模型,分析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取值和计算,得到分离式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建议值,为以后在分离式交叉与平面交叉的设计中提供依据。
李赞勇冯焘
关键词:换道模型平面交叉口
匝道横断面宽度及加宽位置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国内外对于匝道横断面及其各组成部分宽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对我国运营车辆进行调研,提出了不同车型的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当前常见车型对规范中车型尺寸进行了修正。在选定小客车与大型车代表车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横断面宽度影响模型,使用被多国规范所采纳的斯特拉霍夫经验公式和波良可夫经验公式对不同车型专用匝道车道的宽度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匝道车道宽度推荐值。基于驾驶员心理特性和停车视距的因素,在考虑侧向余宽、车身宽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驾驶人停车视距需要的不同圆曲线半径对应的匝道侧向净距值计算模型。结合匝道车道设计宽度,提出了左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从硬路肩紧急停车的功能出发,建立了满足紧急停车需求的匝道右侧硬路肩宽度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右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根据车辆的转向和转动半径,建立了车辆行驶轨迹的几何模型。以大型车宽度为最不利条件,在车辆转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圆曲线设计半径和匝道车道数计算了匝道加宽位置和加宽值宽。根据驾驶员视点位置和车辆运行特征建立了曲线内侧车道视距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了不同设计速度的侧向余宽。综合考虑匝道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研究结果,提出了匝道总体断面宽度推荐值。
吴明先周永涛李星潘兵宏李赞勇
关键词:交通安全匝道车道硬路肩
基于多因素的高速公路团雾区限速设计被引量:5
2018年
团雾作为雾天的一种,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实地调研发现,中国国内多条高速公路经常性地出现团雾。通过对近年高速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因团雾引发的事故不断增加,且事故严重程度高,造成伤亡人数多。为了降低团雾对高速公路安全造成的影响,提高高速公路团雾区的交通安全水平,分别考虑能见度、路面摩阻力、动视力以及路段交通量等因素,提出了高速公路团雾区的限速方案,为高速公路团雾区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李赞勇冯焘
关键词:能见度动视力交通量交通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