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森林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大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语言
  • 1篇信托
  • 1篇信托行为
  • 1篇译论
  • 1篇译者
  • 1篇语言转换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行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建制
  • 1篇他者
  • 1篇女权
  • 1篇女权主义
  • 1篇可译
  • 1篇翻译者
  • 1篇霸权
  • 1篇霸权主义
  • 1篇本雅明
  • 1篇不可译

机构

  • 3篇西安大略大学
  • 1篇渥太华大学

作者

  • 3篇杨森林

传媒

  • 3篇中国翻译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翻译中的他异性:理论与实践概述(续)被引量:7
2007年
抵抗霸权主义的同化就是肯定作为“他者”的“自我”,就是要张扬自身的他异性。翻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要守护或更经常是重新征服话语权。女权主义的翻译即属于这种补偿形式的翻译,正如罗宾列一哈伍德(Suzannede Lotbiniere—Harwood)所言: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其目的就是让女性在语言、在全世界得到彰显(1991:11)这一任务包含了指出迄今不为人注意或不为人承认的女性在整个历史上做出的心智贡献。
安妮.布赫塞杨森林
关键词:翻译霸权主义女权主义政治行为
翻译中的他异性:理论与实践概述被引量:10
2007年
在语言转换之外,翻译是一种他异性的认知经验,其效果是存在性而非象征性的。翻译是一种信托行为,一种委托,具有没收和非难的危险。只要翻译的基础是建立在所涉语言、文化或他异性之间的不对称关系之上,这种危险便存在。因此译者握有巨大的权力,负有重大的责任,而这一点在过去数百年中,却为各种恭顺、忠实的形象所掩盖。那么,翻译的各种研究中展现出来的他异性的客体和主体又是什么?围绕着这些他异性,又形成了哪些范式或模式?又是什么目的催生出种种实践,为这些理论模式提供学术养分?鉴于上述这些问题纷繁复杂,涉及到相关的历史时期、社会建制,以及认识所据的理论框架,本文只能择要评述他异性的一些问题,看它们是如何影响了种种理论模式的形成,这些模式支配了我们对翻译的表述与实践。
安妮·布赫塞杨森林
关键词:翻译语言转换信托行为社会建制
翻译中的他异性:理论与实践概述被引量:2
2007年
文本的他异性,或被误解的“字面翻译论” 由于坚持译者的放弃,这一新的诠释暴露出本雅明文章深层的根本“难题”(aporia)或矛盾:非译不可但所译的又“不可译”(同上:158),——“不可理解”(同上:152),是“真正的翻译者努力所向[但又]力所不逮的元素”(同上:158),“不可言传”,是“纯粹语言本身这一终极存在”或“核心”,不受意义束缚,
安妮·布赫塞杨森林
关键词:翻译者不可译本雅明译论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