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秀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青枯
  • 5篇青枯菌
  • 5篇广藿香
  • 2篇寄主
  • 2篇发育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植物
  • 1篇同工酶
  • 1篇同工酶分析
  • 1篇歧化酶
  • 1篇青枯病
  • 1篇青枯病菌
  • 1篇专化性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组织病理学研...
  • 1篇枯病
  • 1篇寄主植物
  • 1篇寄主专化性
  • 1篇过氧

机构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贺红
  • 5篇徐燃
  • 5篇杨玉秀
  • 3篇柴婷婷
  • 2篇金华
  • 2篇谢建辉
  • 2篇邓志成
  • 1篇李润美
  • 1篇邓素坚
  • 1篇刘丹

传媒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草药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2013年
目的考察不同青枯菌菌株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与其菌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寄主植物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特性。方法将致病性不同的广藿香青枯菌HX6,HX2及番茄青枯菌株GIM1.7接种于广藿香组培苗,测定其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结果植株根表对各菌株的吸附量具显著差异(P<0.05),表明根表吸附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呈正相关,温度30℃,偏酸至中性环境以及较高的菌液浓度有利于青枯菌在寄主植物根表的吸附。结论广藿香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是两者的识别过程,而识别程度体现在吸附量的大小上,并受青枯菌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吸附量所反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徐燃贺红杨玉秀柴婷婷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
青枯菌侵染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青枯菌对广藿香的入侵过程及侵染后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以青枯菌HX6为供试菌株,分别对伤根及不伤根的广藿香试管苗进行侵染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从广藿香根部入侵的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枯菌侵染后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青枯菌侵染前期,伤根的植株比不伤根的植株发病更严重;侵染后期,两者的病情指数均为100。电镜观察发现侵染24 h后,青枯菌及其胞外分泌物在广藿香根部出现;48 h时后,在茎部导管出现。青枯菌入侵造成植株茎部导管离析、扭曲及破裂,随之,叶表皮组织也逐渐破坏,植株死亡。【结论】青枯菌对广藿香具有强的亲和性,侵染速度快,青枯菌及其胞外致毒素能直接破坏寄主维管组织,使得水分运输受阻,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徐燃贺红邓素坚李润美杨玉秀邓志成金华
关键词:青枯菌
广藿香青枯菌的PCR鉴定与寄主专化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鉴定青枯菌,并进一步探讨青枯菌的寄主专化性。【方法】采用组织浸泡划线法分离青枯菌;选用青枯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以广藿香、番茄与花生为材料,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接种法,进行寄主专化性研究。【结果】根据分离菌株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致病性回接实验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X6、HX13、HX15与HX17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3种寄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HX15及HX17对广藿香的致病性明显高于番茄和花生;菌株HX6对3种寄主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番茄青枯菌GIM1.70对广藿香仅有弱致病性。【结论】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中分离鉴定了4个青枯菌菌株,菌株HX15及HX17的寄主专化性较强,菌株HX6的寄主专化性不明显。
杨玉秀贺红徐燃金华邓志成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寄主专化性
青枯菌诱导广藿香防御相关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青枯菌诱导广藿香的致病过程及防御相关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青枯菌粗毒素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诱导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青枯菌诱导1~7 d后的广藿香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开始时,植株失绿、少数叶片萎垂;逐渐植株茎杆弯曲、整株叶片萎蔫。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SOD同工酶在第1、3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与对照共有的谱带,强度先增后减;CAT同工酶在第3、5天时分别出现新谱带,第6天时强度达到最大;POD同工酶在第1、4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强度先增后减,第7天时所有谱带消失。结论青枯病的发生呈现渐进的过程。青枯菌诱导1~7 d,广藿香SOD、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和强度上均有所不同,呈动态变化,表明SOD、CAT和POD在广藿香抵抗青枯菌入侵时可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柴婷婷贺红谢建辉徐燃杨玉秀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广藿香青枯病菌培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青枯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为更有效地防治广藿香青枯病提供病原菌基础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悬浮培养菌液的吸光度A600,考察青枯菌的生长状态、温度和pH值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体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青枯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3~35℃,生长的最适初始pH值为6.5;菌株能利用9种供试碳源,在果糖、麦芽糖、蔗糖和山梨醇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而对葡萄糖的利用相对较差;在有机态氮培养基中比在无机态氮培养基中生长更快,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添加KNO3的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初步了解广藿香青枯菌的培养特性,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谢建辉贺红刘丹柴婷婷徐燃杨玉秀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