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与开腹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对第三间隙效应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针对第三间隙效应从炎症应激及第三间隙体液移位两方面入手,通过客观的临床数据和实验数据,比较与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结直肠癌手术对人体第... 汪龙关键词:乙状结肠癌 开腹手术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第三间隙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9例,其中腹腔镜组21例,开腹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电解质情况以及两组术中、术后24 h、48 h及72 h的液体入量、出量(尿量)及入出量差值的变化情况,观察术后尿量峰值出现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电解质(Na^+、K^+、Ca^(2+))、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液体入量随时间延长而变化(P<0.05);两组间的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24 h出现尿量高峰,较开腹组早、持续时间较长。两组患者术后液体入出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24 h出现液体负平衡,较开腹组早。结论开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第三间隙效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液体、电解质异常分布情况,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尿量高峰、液体负平衡时间较开腹手术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更快。 汪龙 李雷 麦威 黄顺荣 毕连臣 钟晓刚关键词:结肠癌 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 肠外瘘临床综合诊治的探讨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综合诊断与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06~2017-01收治的149例肠外瘘(由外院转入119例)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149例肠外瘘患者经治疗后顺利出院129例(86.58%),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例(8.72%),死亡7例(4.70%),主要死于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腹部外伤致肠外瘘18例(12.08%),其余多为腹部外科手术后1~2周出现肠外瘘,经通畅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大部分肠外瘘患者好转或治愈。而其中8例结直肠外瘘早期行回肠造瘘术或结肠造瘘术,12例肠外瘘患者行二期闭瘘术或二期肠瘘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术。结论该组肠外瘘患者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通畅有效的腹腔冲洗引流,同时强力有效的抗感染、营养支持与生命器官的监测是成功的基础。 汪龙 王晓通 麦威 李雷 毕连臣 牙韩清 钟晓刚 徐胜 朱州 张贵年 韦斌 谢思 余俊英 黄顺荣关键词:肠外瘘 腹腔引流 营养支持 抗感染 原位置管冲洗引流在小肠瘘的应用研究 2023年 探讨原位置双套管冲洗主动引流在小瘘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20年01月~2022 年09月期间收治的73例小肠肠外瘘患者且经双套管进行冲洗主动引流的,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研究组纳入40例,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的体温、白细胞、CRP、PCT差异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别>0.05),即两组治疗后炎症改善情况相当;比较两组引流后引流液变清时间、拔管时间、自愈率、好转率、死亡率、接受确定性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经腹腔镜Trocar穿刺器置双套管组并发出血2例、损伤脏器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照组置管风险更高。结论 原位置管建立冲洗引流是安全可行的,是肠外瘘患者的另一种良好选择。 汪龙 王晓通 李雷 麦威 刘岸林关键词:肠外瘘 双套管 冲洗引流 三腔营养管在上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三腔营养管在上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03~2019-12收治的21例采用三腔营养管进行治疗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鼻饲时间、引流量及引流事件等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置管后不慎脱落,3例因喂养不恰当发生堵管。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K^(+)、Na^(+)、Ca^(2+)、淋巴细胞计数和前白蛋白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总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应用三腔营养管进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汪龙 麦威 李雷 王晓通 谢思 陈德凤关键词:上消化道 肠内营养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术后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情况。方法全面检索维普、CNKI、万方、Pub Me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等近8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CME与传统结肠癌手术比较的文献,按标准严格筛选后,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完整数据资料,最后用Review Manager5.1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5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有病例1 804例,其中CME组558例,对照组1 246例。CME术后5年内复发率约为9.99%,Meta分析结果显示,CME组术后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符合肿瘤学治疗原则,安全、可行,术后远期疗效确切,有望成为结肠癌全新的手术操作标准。 汪龙 李雷 麦威 钟秋蓉关键词:结肠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远期疗效 META分析 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谷氨酰胺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谷氨酰胺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行传统常规肠道准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或机械清洁灌肠),术后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前第3天开始每天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菌片及乳果糖)和谷氨酰胺,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除了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外,同时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菌片)和谷氨酰胺。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的免疫球蛋白A(IgA)、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的IgA、CD3 T细胞、CD4 T细胞水平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小而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D8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水平也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两组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制剂与谷氨酰胺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牙韩清 汪龙 刘岸林 麦威关键词:肠道微生态制剂 谷氨酰胺 大肠癌 免疫功能 腹腔镜术后第三间隙效应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2016年 外科手术创伤后因应激反应、全身炎症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第三间隙液体异常分布、电解质失衡。该文对腹腔镜术后第三间隙效应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汪龙 麦威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炎症因子 损害控制在肠外瘘致严重腹腔感染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肠外瘘致严重腹腔感染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2017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周血管外科收治的因腹腔感染严重需再次手术治疗的肠外瘘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18~74岁,平均57.1岁。统计分析肠外瘘损伤原因、损伤部位以及影响其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肠外瘘原因:胃肠道肿瘤手术21例,腹部创伤1例,消化道穿孔出血1例,胰腺疾病1例。肠外瘘部位:小肠瘘13例,其中高位瘘(十二指肠及距离十二指肠100cm以内的空肠)7例;结直肠瘘10例;胃穿孔部位瘘1例。患者的病情与肠外瘘发生部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相关,高位小肠瘘及APACHE-Ⅱ重度评分是死亡独立相关因素,抢救失败率分别为42.9%和57.1%,而损害控制技术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结论肠外瘘致严重腹腔感染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把握再次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准备、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李雷 麦威 牙韩清 毕连臣 王晓通 谢思 汪龙 沈印关键词:腹部创伤 腹腔感染 肠外瘘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51例,将其随机分为腔镜组24例,开腹组27例,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Na^+、K^+、Ca^(2+)及术中、术后24、48、72 h的液体入量、出量(尿量)、入出量差值、腹腔引流量,观察术后尿量峰值和液体负平衡出现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相对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短(P均<0.05)。两组术后电解质(Na^+、K^+、Ca^(2+))、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液体入量、液体入出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液体出量、术后液体入出量差值随时间改变而变化(P<0.05),腹腔镜组术后24 h出现液体负平衡、尿量高峰较开腹组早,持续时间较长(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液体、电解质异常分布情况,但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尿量高峰、液体负平衡时间较开腹手术早,对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较轻。 汪龙 麦威 李雷 王晓通 钟晓刚 黄顺荣关键词: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