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爱玲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结石
  • 2篇内胆
  • 2篇结石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管
  • 2篇肝内胆管结石
  • 1篇胆道
  • 1篇胆管炎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选择性
  • 1篇增生
  • 1篇栓塞
  • 1篇兔模型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慢性
  • 1篇慢性增生性
  • 1篇慢性增生性胆...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篇周家华
  • 2篇陶可涛
  • 2篇胡亮
  • 2篇沈爱玲
  • 1篇余泽前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肝内胆管结石和胆管炎的兔模型
2010年
目的应用胆总管部分梗阻加感染法建立模型,观察肝胆管结石成石情况、胆管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胆总管结扎至1.45mm粗细,注入动物标准致病菌O157K88大肠杆菌液2.5×104菌株/kg,术后3周、5周、7周取材,观察肝叶质量变化,肝胆管成石情况,做HE、VG染色。结果受累肝叶萎缩纤维化,未累及的肝右叶代偿肥大;建模3周胆管成石率为87.5%,胆囊成石率为75.0%,5周、7周成石率全部为100%,各兔形成结石数量多少不等。3周时胆管上皮坏死脱落,有黏膜下小脓肿形成,管壁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改变;5周时上皮细胞增生,壁内壁外见黏液细胞增生,胆管腔内见脱落上皮细胞和蓝染的结石,壁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7周时胆管上皮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壁内外黏液细胞增多,胆管壁纤维增生,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隔增宽,肝细胞数目减少,肝小叶破坏,有假小叶形成,呈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改变。结论量化胆总管梗阻程度和细菌量建立模型成功率高,成石率高。肝内胆管结石是以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为病理学基础的。
沈爱玲周家华胡亮陶可涛
关键词:动物实验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慢性增生性胆管炎
选择性胆道化学栓塞行化学性肝切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化学栓塞方法行胆道栓塞后肝脏功能和组织学的变化,探讨胆道化学栓塞行化学性肝切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无水乙醇、医用生物胶或无水乙醇联合生物胶对大鼠胆道进行选择性化学栓塞,观察术后肝功能、肝叶质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除无水乙醇加生物胶组4周时碱性磷酸酶(ALP)仍高于正常外,各治疗组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均基本正常或稍高于正常。各治疗组肝中叶均有明显萎缩纤维化,体积缩小至正常的1/3~1/2,非治疗肝叶则增生肥大,体积增大1.5~2.0倍;病理学观察显示胆道化学栓塞后胆管壁上皮结构消失,管壁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管壁纤维化,汇管区纤维间隔带明显增宽,成纤维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生成,胆小管大量增生,肝小叶结构基本消失,肝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选择性胆道化学栓塞有可能达到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无水乙醇联合生物胶使胆道引流区域肝组织萎缩纤维化效果最好。单纯无水乙醇进行化学性肝切除也能取得效果,且对机体及肝功能影响较小。
沈爱玲周家华余泽前胡亮陶可涛
关键词:胆道栓塞肝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